第242章 她的筹码(2/2)
虽然只是“有眉目”,只是“趋势向好”,但这无疑是黑暗中的第一缕曙光!
是长达数月焦灼等待后,最令人振奋的消息!
“谢谢您!李部长!”
沈棠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别谢我。”
李副部长摆摆手,神色凝重,
“要谢…就谢你自己!是你用你的才华和价值,为他们赢得了这次机会!
继续努力!
‘风暴’…还需要你盯着投产!更大的贡献…还在后面!”
“风暴”冲锋枪进入了小批量试生产阶段。
沈棠在军工研究院的地位彻底稳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技术核心”。
然而,外祖父苏念卿和钱、赵两位教授的平反事宜,虽然得到了李副部长的承诺和高层领导的关注,但实际的进展速度却如同蜗牛爬行。
联合调查组的成立、材料的重新审核、各方意见的协调…每一步都充满了无形的阻力,需要漫长的时间。
沈棠深知其中的艰难。
她理解李副部长已经尽力,但时代的冰层太厚,仅靠一支优秀冲锋枪的功劳和一位副部长的推动,似乎还不足以迅速融化这坚冰。
她不能只是被动等待。
一个周末的夜晚,小院里格外安静。
陆铮去营区值班了。
沈棠独自坐在书桌前,煤油灯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
她面前铺开几张巨大的、泛黄的纸张,上面用极其精准的工程制图线条,绘制着一架充满未来感、却又能隐约看出几分这个时代技术脉络的战斗机气动布局和部分结构示意图。
这不是超越时代太多的科幻战机,而是她基于对这个时代航空工业水平的理解,精心“设计”的一款侧重于高机动性和近距离格斗优势的轻型前线战斗机方案。
它采用了大胆的鸭式布局+大后掠三角翼设计,类似J-10的早期概念,但更简化,强调了瞬间盘旋能力和超音速性能,同时考虑了当前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实现可能性。
图纸上标注了大量的空气动力学数据、结构应力分析和关键部件的材料要求。
她知道,拿出这个的风险极大。
如何解释其来源?
会引发怎样的震动和审查?
但她更知道,要想打破僵局,必须拿出足够颠覆性、足够让更高层无法忽视的“硬通货”!这架“概念机”,就是她的筹码!
周一,沈棠带着这套“半成品”图纸,再次找到了李副部长和张院长。
当图纸展开时,李副部长和张院长再次被震撼了!
虽然不像上次那样有完整的数据冲击,但那些超前的概念、大胆的布局、以及清晰指出的技术方向,让他们瞬间明白:这又是一座巨大的、尚未完全挖掘的宝藏!
“这…鸭式布局…还能这样结合?”
“数字式电传飞控?!这…这可是最前沿的设想!”
“新型材料…高推重比发动机…这些需求提得太准了!”
两位专家瞬间就被图纸上的概念牢牢吸引,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讨论起来。
但很快,他们也发现了问题。
“沈顾问…这…这些数据…还有具体的结构强度计算…”张院长忍不住问道。
“还有这电传飞控的算法…雷达的具体模式…”李副部长也发现了关键细节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