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不说两家话(1/2)
成功提取的高纯度金属铼锭,
安静地躺在特制的惰性气体保护箱中,
闪烁着银灰色的、充满潜力的光泽。
然而,当沈棠团队满怀希望地开始尝试将其与镍、铬、铝、钛等元素进行熔炼,制备用于涡轮叶片的高温合金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问题层出不穷,
即使勉强熔炼出成分相对均匀的合金锭,
其热加工塑性极差,在锻造和轧制过程中极易开裂,成品率低得令人绝望。
一次又一次的熔炼、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昂贵的金属铼被不断消耗,
得到的却是一炉炉布满裂纹、性能不达标甚至不如传统合金的废锭。
实验室里堆积的失败样品越来越多,团队成员脸上的愁容也越来越重。
“不行!还是开裂!σ相析出超标!”
“高温持久测试…才200小时就断了!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这样下去不行!铼的添加非但没有提升性能,反而起了反作用!”
一位资深工程师忍不住抱怨,语气中充满了沮丧。
刘所长急得嘴角起泡,整天围着炉子转,头发都快揪光了。
沈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整日泡在实验室和资料室,双眼布满血丝,对着电镜照片和成分数据苦苦思索,试图找出问题的关键。
她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碎片化知识,似乎也无法直接解决这具体的工艺难题。
理论和现实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病房的门被推开。
陆铮拄着拐杖,但身姿依旧挺拔,出现在了实验室门口。
他的脚伤基本痊愈,已正式归队。
“棠儿。”
他轻声唤道,看着妻子疲惫不堪的身影和实验室里低迷的气氛,眉头立刻锁紧。
沈棠抬起头,看到陆铮,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随即又被焦虑覆盖:“你回来了…正好,我们…遇到大麻烦了。”
她简单地将困境说了一遍。
陆铮安静地听着,他没有打扰,只是目光扫过那些失败的合金样品和屏幕上刺眼的性能数据曲线。
他不懂深奥的冶金学,但他懂得看人,懂得看事。
他看到了团队的沮丧,看到了妻子的压力,也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沉默片刻,忽然开口:“棠儿,还记得你设计‘风暴’冲锋枪时,是怎么解决沙尘卡壳问题的吗?”
沈棠一愣:“…结合战士的实战反馈,优化细节设计。”
“对。”
陆铮点头,
“闭门造车,容易钻牛角尖。也许…你们也需要听听‘使用者’的意见,或者…换个思路,找找‘外援’?”
“外援?”
刘所长疑惑道,
“国内搞高温合金的顶尖团队,我们几乎都交流过,他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陆铮摇摇头:“不一定是完全对口的。
我养伤期间,和军区总院的一位老专家聊过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