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第三条鱼浮出水面!(1/2)
专项小组指挥部。
陆铮、保卫处长、研究院李副部长以及两名从总部借调的反间谍专家正在分析最新情报。
“夜枭捡走的‘废料’内容经过精心设计,”
一位反间谍专家指着投影屏幕上的文件碎片复原图,
“包含了一些关于‘金乌’合金初期研发阶段已被淘汰的A方案的模糊数据片段,
以及一份关于后勤仓库建材防潮标准提升的会议纪要草案。
前者具有足够的技术迷惑性,
后者则与他仓库管理员的身份相关,能降低其戒心。”
“基于截获的密写信件和监控,
根据对其上线通讯模式的破译,
他们使用了一种基于旧版《红旗》杂志日期和版面代码的加密方式,
技术含量不高但隐蔽。”
另一位专家补充,
“我们已完全掌握其密码本。
‘夜枭’近期承受压力,
急于获取更核心情报证明价值,
我们判断其下一次通讯或会面请求会更具指向性。”
陆铮目光锐利:“我们的目标不是拦截一次通讯,而是要确认其最终任务目标,并揪出隐藏在省城乃至更高层面的‘大鱼’。研究院那边,‘蜜罐’准备得如何?”
李副部长点头:“已就位。根据沈顾问的建议,我们准备了一份更具诱惑力的‘饵料’。”
这份“饵料”是沈棠亲自参与设计的。
她利用自己对材料学的深刻理解和末世带来的信息优势,
精心伪造了一份名为“关于‘金乌-2型’合金初期热稳定性异常及解决方案研讨会”的纪要摘要”。
摘要内容极其逼真:
提到了“金乌-2型”是“金乌-1型”的改进型,
追求更高耐温极限和抗蠕变性能。
“披露”了一个看似关键的“技术瓶颈”:
在极端温度循环下,
某种特定稀土元素的微量添加会导致晶界处出现“脆性相析出倾向”,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且深奥的材料学问题,
但具体细节被巧妙篡改和夸大。
“指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是优化热处理工艺中的“阶梯式降温曲线”并寻找某种替代掺杂元素,给出了一个模糊但看似可行的方向。
全文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代号和看似随意的实验数据,
结尾标注“内部讨论稿,严禁外传”和一份假的文档编号。
这份“饵料”的技术深度足以让敌方材料专家高度重视,
认为获取了核心机密,
但其指向的研发方向和具体参数却是误导性的陷阱。
一旦敌方据此投入资源研究,将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走入死胡同。
同时,
摘要“不经意”地提到,
相关实验的废弃物因含有特定稀土元素残留,
需按特殊流程b-7,
专项小组虚构的流程代号单独封装,
暂存于研究院西北角旧仓库隔离区,等待集中处理。
这份“纪要摘要”的少量“废弃草稿”被混入了一次常规的文件销毁流程中,
并且“恰好”再次被那位“粗心”的保卫干事“遗漏”在了“夜枭”的必经之路上。
“夜枭”如获至宝!
他虽不能完全看懂技术细节,但“金乌-2型”、“技术瓶颈”、“解决方案”、“严禁外传”这些关键词让他心跳加速!
他确信自己终于接触到了真正的高价值情报!
他立刻意识到,
那些含有稀土残留的实验废弃物,
可能具有极高的分析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