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悍女:末世大佬的逆袭之路 > 第342章 “接地气”的转向

第342章 “接地气”的转向(2/2)

目录

它分不清树枝动和人在动!

老王,你们有没有总结过,哪些地方、什么时间点,容易出问题?”

王排长想了想:“有啊!比如仓库后墙那个拐角,晚上没灯,是死角;

还有食堂后面的小树林,饭后经常有人溜达,但也容易藏人;

凌晨三四点,是人最困的时候,也最容易松懈……”

老吴若有所思:“我们可以把这些经验规则化!

给系统设定‘重点监控区域’和‘重点监控时段’,在这些地方和时间,降低报警阈值!

还可以结合简单逻辑,比如‘目标在雨中缓慢移动且轨迹异常’才报警,而不是见雨就报!”

老周也来了灵感:“硬件上也能想办法!摄像头怕雨淋?

咱们给它加个‘斗笠’!

用废料做个简易防雨罩!夜里看不清?

能不能在关键点位,偷偷装几个亮度低、方向性好的小灯,不直接照路面,只提供基础照明,还不容易被发现?”

会议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技术专家放下了身段,一线保卫人员贡献了经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大量看似“土气”却极具操作性的建议:用铁丝网划定虚拟警戒线,结合红外对射报警器作为系统辅助;

利用废旧收音机零件制作简易震动传感器,埋在关键区域地下,感知异常脚步;

甚至提出训练军犬配合系统,在系统报警后由驯导员带犬确认……

沈棠认真地听着,记录着,心中豁然开朗。

她意识到,“天眼”系统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上帝之眼”,

而应该是嵌入到现有安保体系中的一个高效辅助工具,

它需要与人、与现有的土办法紧密结合,

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技术必须“接地气”。

根据“诸葛亮会”的成果,沈棠果断调整了研发策略,

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降维”打击:

1.目标降级:不再追求“全自动、智能化”的虚幻目标,而是定位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高效预警与证据记录系统”。

2.算法简化:大量引入基于规则的经验判断,简化复杂的模型识别。优先保证在特定场景下的低误报率,宁可漏报,不能错报。

3.人机结合:系统只负责发现异常和录像,报警后由监控中心的人员根据视频画面和经验进行最终判断和处置。

4.土法上马:大量采用老周等人提出的简易防雨、防尘、辅助照明等土办法,提升硬件环境适应性。

研发方向调整后,

进展反而加快了。

系统不再试图去理解整个复杂的世界,

而是专注于完成几个简单的、定义清晰的任务。

误报率开始显着下降,尤其是在设置了重点区域和时段规则后,

系统变得“懂事”了很多。

同时,

保卫处根据王排长的经验,

调整了巡逻路线和哨位,与“天眼”系统的监控范围形成互补。

当系统在深夜报警提示某仓库角落有异常移动时,

值班员可以立即调看实时画面,并通过对讲机通知附近巡逻的战士前往查看。

这种“电子眼+人眼”的结合,大大提升了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一天夜里,

系统成功预警并记录了一次真实的试探:一个黑影试图靠近基地外围的电网。

虽然黑影在战士赶到前迅速逃离,

但录像清晰地记录下了其身高、体态和逃跑方向,

为后续追踪提供了宝贵线索。

看着监控屏幕上那虽然粗糙却真实有效的画面,

沈棠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