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不甘(2/2)
院长最终总结道,
“这件事确实非同小可。
我会将大家的共识和关切,
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通过正式渠道,向上级部门反映。
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尊重保密要求,
又能回应学术关切的妥善解决方案。”
院长的报告,经过精心措辞,
重点强调了案例的“超常性”、“重大医学价值”以及“学术界要求透明化评估的普遍呼声”,
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对沈棠个人的直接指责。
这份报告通过机要渠道,
被迅速送达了相关主管部门,
并很快摆上了那位分管科技卫生的副总长的案头。
副总长仔细阅读着报告,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指尖轻轻敲打着光滑的桌面,内心却远非表面那般平静。
报告中所描述的“违背规律”的康复速度,
以及沈棠异常坚决的保密态度,
都进一步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沈棠掌握的,绝非普通技术,
极有可能是“长城”计划核心机密的一部分,
甚至可能涉及某些……超越当前科技水平的领域。
“不能再等了。”
他心中暗道。
常规的学术施压看来效果有限,而且容易打草惊蛇。
他需要更直接、更有效的手段。
夜深人静,副总长进入了办公室内那间绝对隔音的密室。
他启动了那套尘封多年、与境外“组织”最高层单线联系的密文系统。
这套系统采用了一次性密码本和极其复杂的加密算法,
理论上几乎无法破解,是他最后的王牌。
他深知启用它的巨大风险,
但沈棠技术的价值,以及将其掌控在手可能带来的战略优势,让他决定铤而走险。
他快速编写密文,内容精炼而致命:
“‘长城’关键人物沈棠,确认掌握高效生物修复技术,效果远超认知,战略价值极高。国内阻力坚固,常规手段受阻。
建议:启动国际舆论杠杆,通过可信学术期刊及合作媒体,
曝光技术存在及其垄断性,
制造‘技术隐藏违背人类伦理’之国际压力,
迫使华国当局开放或共享。
我可借此混乱,伺机夺取核心数据或样本。时机紧迫,速决。”
密文发出后,
他仔细清除了所有痕迹,脸上露出一丝冰冷的、志在必得的微笑。
他相信,只要国际舆论发酵,国内压力倍增,他就能浑水摸鱼,实现目标。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
这套他以为万无一失的通讯系统,
早在五年前就被一把手直属的绝密情报机构“暗影”小组盯上并成功渗透监控。
“暗影”小组的负责人,一位代号“烛龙”的老情报专家,
五年来像猎人一样耐心等待着这条“大鱼”咬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