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我有招兵系统 > 第227章 禁军联求徐国公,帝权衡释领兵将

第227章 禁军联求徐国公,帝权衡释领兵将(1/2)

目录

大盛天启二十年九月中旬巳时,神都徐国公府外

十几匹骏马踏碎晨雾,停在朱红大门前。马上骑士皆身着禁军统领铠甲,甲胄上的虎头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为首的是西城赵统领,身后跟着南城张统领、北城李统领等十三位统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手里攥着一份叠得整齐的联名书。

“诸位稍候,容在下进去通禀。”徐国公府的门吏见这阵仗,不敢怠慢,转身快步入内。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就见徐国公徐靖身着常服,亲自迎了出来,脸上带着几分讶异:“诸位统领今日一同到访,可是有要事?”

“国公爷,我等是为李虎统领而来!”赵统领上前一步,双手递上联名书,语气恳切,“李统领前日因‘擅动兵马’被押入天牢,可他当日是为了保护皇城——城西突发乱民冲击宫门,他麾下兵马恰在附近巡逻,若不是他当机立断带人阻拦,乱民恐已闯进宫禁!这绝非擅动,而是护驾有功啊!”

徐国公接过联名书,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签着十三位禁军统领的名字,内容皆是为李锐辩解:“李虎无擅权之心,仅因事发仓促未及奏报;乱民冲击皇城属实,其领兵阻拦乃职责所在,无过反有功;若仅因‘未先禀奏’便治罪,恐寒了禁军将士之心——他日再有急难,谁还敢挺身护驾?”

他抬眼看向众统领,眉头微蹙:“李虎之事,陛下已有旨意押入天牢彻查,尔等今日联名求情,可知此举若是传出去,恐会让陛下疑你们结党?”

“我等知晓!”北城李统领上前一步,声音铿锵,“可李虎是我等袍泽,更是护驾的功臣!他当日领兵,是有人故意误导——说‘宫门危急,可先领兵驰援再补奏报’,他也是被人算计,并非主动违反纪律!”

“国公爷,”南城张统领补充道,“我等皆是护佑神都的禁军,虽各领数千兵马、互不同属,可都明白‘护皇城、保陛下’是本分。今日若坐视李虎蒙冤,他日陛下处置其他统领时,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因‘小事未妥’而获罪?我等不求徇私,只求陛下明察,还李虎一个公道!”

徐国公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十三位统领——这些人平日各守辖区,鲜少往来,今日却为了一个同僚联名求情,可见李虎蒙冤之事已在禁军内部激起公愤。他沉吟道:“你们的心意,本公已知。只是禁军兵权乃神都根本,陛下向来谨慎,你们且在此等候,老夫入宫面圣,为你们转奏便是。”

说罢,徐国公转身入府更衣,半个时辰后便带着联名书,匆匆赶往皇宫。

御书房内,皇帝听完徐国公的转述,又看完联名书,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将联名书扔在案上,语气带着几分不悦:“十三位统领联名求情?他们可知,神都禁军之所以分由十几人统领,每人最多掌五千兵马,就是为了防‘兵权归一’!朕怎么可能让神都的军队,被一两个人攥在手里?可现在,他们竟能凑在一起,为一个人求情,这难道不可疑吗?”

“陛下息怒。”徐国公躬身道,“臣观那些统领,虽联名而来,却无半分结党之意——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将士护驾无过’的公道。李虎当日之事,臣也派人查过,城西乱民确是突发冲击宫门,他麾下兵马恰在左近,且事后并未擅离防区,只是未及先奏报。若论罪,实在牵强。”

皇帝靠在龙椅上,手指敲击着扶手,心里翻来覆去地盘算——他何尝不知李虎罪不重,可若是就此放人,恐会让禁军统领觉得“联名便可撼旨意”;可若是不放,十三位统领人心浮动,神都防务恐生间隙。更重要的是,神都禁军本就互不同属,每人掌兵不过数千,今日却能为同僚统一立场,这背后若无人推动还好,若是有人暗中串联,那才是真正的隐患。

“传锦衣卫指挥使。”皇帝突然开口,“让他再查李虎一案,重点查‘误导李虎的人’,还有今日统领们联名,是否有人在背后撺掇。”

锦衣卫的效率极高,不到一个时辰,指挥使便来回报:“陛下,经核查,误导李虎的是一名已失踪的小兵,据查是前户部侍郎王怀安的旧部;至于统领们联名,是赵统领昨日在防务交接时提议,其余统领自发响应,并无外人撺掇——他们多与李虎共事多年,知晓其为人,故愿为其求情。”

皇帝听完,紧绷的脸色稍缓——原来是王怀安的旧部搞鬼,而非禁军内部生乱。他看向徐国公,语气缓和了些:“既然如此,便传朕的旨意,释放李虎,官复原职——但需告诫他,日后遇事,无论多急,必先遣人奏报,不可再擅自决断。”

“陛下圣明!”徐国公躬身应下。

旨意很快传到天牢,李虎走出牢门时,十三位统领已在外面等候。见他出来,众人纷纷上前,赵统领拍着他的肩膀笑道:“我说过,咱们禁军兄弟,绝不会让你蒙冤!”

李锐眼眶微红,对着众人拱手:“多谢诸位兄长仗义执言,李某铭记在心!日后定当谨守军纪,不负陛下与诸位所托!”

而这一切,都被躲在街角茶肆二楼的一个灰衣人看在眼里。他看着禁军统领们簇拥着李锐离去,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转身下楼,快步走向那处隐秘宅院。

“主子,禁军统领们联名求下了李锐,皇帝已下旨释放。”灰衣人躬身禀报,“且查得,误导李锐的小兵,是王怀安的旧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