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平叛初定群臣议,索要军饷控高丽(1/2)
靖安元年正月末,高丽都城平壤王宫偏殿
窗外的积雪渐渐消融,初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进殿内,却驱不散偏殿内的微妙气氛。高丽左相李大人、右相朴大人等几位核心大臣围坐在一起,神色各异,手中的茶盏早已凉透,却无人心思品尝。
“诸位大人,如今叛乱已平,倭兵也被赶走,金明浩那逆贼也已伏法,大盛的军队……是不是也该请他们撤回了?”左相李大人率先开口,声音压得极低,眼神却扫过众人,“咱们高丽虽承蒙大盛相助,但大军长期驻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朝堂大权若是被外人掣肘,恐生祸端啊。”
右相朴大人立刻附和,语气带着几分急切:“李大人所言极是!昨日我听闻,大盛军队在釜山、清川城等地都设了军营,还在清点咱们的粮草——这哪是要撤军的样子?照此下去,咱们高丽的军权、财权,怕是都要落到叶青手里了!”
几位大臣纷纷点头,神色愈发焦虑。有人提议派使者去跟金允浩进言,让国王出面劝叶青撤军;也有人说可以暗中削减大盛军队的粮草供应,逼他们主动离开。议论间,却没人敢提“拒绝”二字——毕竟大盛军队刚帮他们平定叛乱,战力之强,众人有目共睹,若是真的撕破脸,吃亏的只会是高丽。
就在大臣们商议对策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叶青的贴身侍卫走进来,语气恭敬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大人,我家主公请各位去勤政殿议事,有要事相商。”
大臣们心中一紧,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叶青怎么会突然召集他们?难道是察觉到了他们的心思?众人不敢耽搁,连忙整理衣袍,跟着侍卫朝着勤政殿走去。
勤政殿内,叶青正坐在侧座上,与金允浩低声交谈。见大臣们进来,叶青抬眸一笑,语气随意:“诸位大人来得正好,我正跟国王陛下商议战后事宜,正好也听听你们的想法。”
大臣们连忙躬身行礼,李大人壮着胆子开口:“国公大人,如今叛乱已平,倭患已除,高丽百姓也已安居乐业,您率领的大盛天兵连日征战,想必也十分辛苦,若是……若是想撤军休整,我国定当准备厚礼,为大军送行。”
叶青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带着几分玩味:“撤军?李大人倒是替我考虑。不过,我麾下五万大军,从北疆赶到高丽,连日征战,伤亡将士也需抚恤,战马、兵器损耗更是不计其数——如今战事刚了,正是需要补给的时候,怎么能说撤就撤?”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再说,倭国虽退,却未必会善罢甘休,万一他们卷土重来,或是其他势力趁机作乱,没有我大军驻守,高丽能挡得住吗?国王陛下,您说呢?”
金允浩坐在王座上,脸色微变,连忙点头:“国公大人所言极是!大盛军队驻守高丽,既是保护高丽,也是保护大盛边境,理应留下!”
叶青满意地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清单,递给身旁的侍卫,让他转交给大臣们:“这是我大军接下来所需的军饷、粮草清单——五万将士,每月需粮草三万石、军饷五千两白银,另外,战死将士的抚恤金、受伤将士的医药费,也需高丽承担一部分,共计两万两白银。国王陛下已同意,还请诸位大人尽快落实,莫要耽误了军中用度。”
大臣们接过清单,看着上面的数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左相李大人忍不住开口:“国公大人,这……这数额实在太大了!我国刚经历叛乱,国库空虚,怕是难以承担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