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改良成功(1/2)
研究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小王和小张搬来亚克力板,用支架搭起一个半米高的防护栏,将水稻培养皿围在中间;小李则跑去仓库,搬来一把带靠背的帆布椅,还铺上了柔软的坐垫。
张教授自己则守在防护栏外,手里拿着检测仪,随时监测水稻的状态。
凌砚坐在椅子上,调整好姿势,将右手掌心贴在亚克力板上——十核能量能穿透板材,直接作用于水稻。淡金色的能量从他掌心涌出,像一条细细的溪流,顺着亚克力板渗入培养皿,缓缓包裹住水稻的根系、茎秆、稻穗。
起初,水稻没有明显变化,稻叶依旧泛着暗绿色,只是渗出的淡黄色粉末渐渐减少。
张教授盯着检测仪,屏幕上“tx-gene活性”的数值从85%慢慢下降到70%、60%……两个小时后,数值降到了30%,水稻的稻叶开始褪去暗绿色,慢慢变成浅绿色。
接下来的三天,凌砚几乎没有离开过椅子。
吃饭时,他让能量保持最低输出,左手拿着压缩饼干小口吃;喝水时,也是速战速决,生怕能量中断。
张教授和研究员们轮流守在旁边,除了定时检测水稻状态,还会帮凌砚驱赶偶尔靠近的变异昆虫,确保他不受干扰。
第一天结束时,水稻的稻叶完全变成了正常的翠绿色,稻穗也从暗绿色变成了淡金色,检测仪显示“tx-gene活性10%”,再也没有粉末渗出。
第二天结束时,稻穗变得饱满起来,每一粒稻谷都鼓鼓的,“FR-gene活性”从50%提升到80%。
第三天傍晚,当72小时的时间刚到,凌砚缓缓收回掌心的能量,长舒了一口气——他能清晰感觉到,水稻体内的能量流动已经稳定,不再有“毒素分泌”的紊乱波动。
起源001的面板准时弹出提示:“变异水稻基因引导完成,‘tx-gene’活性0.5%,‘FR-gene’活性98%;可食用性100%,无任何毒素残留。
预计产量500公斤\/亩,稻谷蛋白质含量12.3%,口感评分8.5。”
张教授迫不及待地打开防护栏,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粒稻谷——稻谷外壳是金黄色的,剥开后,米粒晶莹剔透,比普通大米更饱满。
他立刻拿去厨房,煮熟后,盛了一小碗,吹凉后尝了一口。
“好吃!”
张教授的眼睛瞬间湿润了,他咀嚼着米粒,嘴里满是久违的米香,“和灾前的优质大米一模一样,甚至更香甜!
凌先生,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培育出无毒的变异水稻了!”
研究员们也围了过来,每人尝了一口米饭,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实验室里,金黄色的稻穗在灯光下泛着光泽,旁边土豆芽苗的绿意、藻类过滤液的清澈,交织成一幅“生机重现”的画面。
凌砚看着这一切,心里清楚:这不是终点,却是中转站1.5万人生存希望的新起点——有了土豆、青菜、水稻和净化水,他们终于能在沧蓝星的末世里,多撑一段路,多等一份转机。
一周后的沪郊废弃农场,彻底褪去了“荒芜”的底色,变成一片涌动的绿色海洋。
试验田的边界用木桩和铁丝简单围起,却挡不住里面蓬勃的生机——10亩荧光青菜整齐排列,叶片泛着淡淡的绿光,风一吹,光纹在叶面上流动,像撒在田里的星星,连远处的废墟都被这抹绿光衬得有了暖意。
旁边5亩去刺土豆的藤蔓爬满地面,翠绿的藤叶间点缀着白色的小花,用铲子轻轻挖开土,就能看到一个个饱满的土豆,表皮光滑,泛着浅褐色的光泽,比普通土豆大了近一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