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大儒辩经(1/2)
巢湖湖畔。
王在晋八万大军沿着银屏山山脚,安营扎寨十余里。
东方已经泛白。
王在晋却愁得难以入眠,搬了把椅子,独自坐在营寨外。
昨日!
就昨日一天,收到三份令人窒息的军报。
滁州城城高两丈,又有两万大军镇守,可笑半天都未守住。
西乡山匪你破城就破城了呗!
还穷凶极恶的割下数千颗头颅,送去南京城。
现在南京城人心惶惶,估计过不了两天,就会蔓延到整个江南。
江南营兵军饷粮草,还有九镇边军南下剿匪的军饷粮草,可都是江南士绅捐赠的。
西乡山匪如此残暴嗜血,搞得江南士绅人人自危。
今后谁还敢光明正大捐献钱粮。
更为恼火的是,晏匪居然分兵了。
一路拿下滁州城后,意欲东进杨州,截断京杭大运河。
另一路晏匪亲率万余匪兵,前日便从滁州南下了,寻自己这八万大军决战了。
八万对一万。
若是搁以前,王在晋会认为是白捡的军功。
可在太湖县与西乡山匪一战后,见识了没良心炮的威力。
这也让王在晋重新审视起来。
王在晋现在满脑子在权衡,在抉择。
且是天亮前必须做出的抉择。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明初好雅兴!”
(王在晋字明初)
王在晋起身作揖道:“受之取笑了,眼下大明岌岌可危,没有闲情雅致赏景。”
(钱谦益字受之)
钱谦益回礼后轻叹一声道:“早知明初一夜未眠,昨夜我该拎壶美酒来,与明初小酢几杯。”
“怎么?受之也是一夜未眠,可是不习惯军旅生活?”
“偶尔来随军一趟,却是别有一番风味,听闻南京出了大事,天亮后我便启程回南京。”
“还是受之舒坦,只需筹备粮饷,无需瞻前顾后。”
“唉!我之所以一夜未眠,所思虑之事,应与明初相同。”
“还请守之老弟,不吝赐教。”
钱谦益摸了摸胡须问道:“敢问明初,我大明开国至今,已有多少载了?”
“自太祖开国至今,已历16帝,二百七十余载。受之此话何意?”
钱谦益双手抱拳道:“我等为臣子者,上要效忠君父,下要无愧黎明百姓,不知此战,明初兄能否报效君父。”
王在晋摇了摇头。
回道:“朝廷八路大军,百万将士,目前也就张凤翼杀到湖广边上,开战月余,进展微乎其微。”
“不对吧!从朝廷邸报来看,已斩杀了十余万西乡山匪,为何说进展微乎其微。”
王在晋冷笑道:“受之何时学会了装糊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