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119章 多重身份

第119章 多重身份(2/2)

目录

在梭温面前,我需要维持那个“有价值的技术朋友”形象,既不能露怯,也不能暴露核心。

而在深不可测的岩摆面前,我更需要小心谨慎,既要通过考核,获取信任,又不能在他那双毒辣的眼睛前暴露任何不属于“猎隼”的蛛丝马迹。

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我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技术官面对专业问题时的专注和自信,目光迎向岩摆,用清晰而平稳的语调开始回答。我详细解释了“赤道”系统如何通过分布在运输路线上的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如何加密传输,预警阈值如何设定,以及一旦发生异常,如何启动备用的环境控制单元和调整运输路径。

我的叙述逻辑严密,术语准确,同时刻意将一些关键的技术参数和算法细节模糊处理,用“经过优化的自适应模型”和“基于历史数据的动态校准”这类说法带过,既展示了专业性,又保护了核心机密。

在整个过程中,我同时调动着不同的“表演”:

对“山魈”,我的语气带着汇报工作的沉稳和可靠。

对梭温,我偶尔会抛出一两个相对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复杂原理,维持着“交流”的态势,眼神交流时带着一丝“你我都能理解”的默契。

而对岩摆,我始终保持着一个技术后辈对领域内资深前辈应有的尊重,眼神恭敬,措辞谨慎,仔细观察着他脸上最细微的表情变化。

岩摆一直沉默地听着,只有那双锐利的眼睛始终锁定着我,念珠在枯瘦的手指间匀速转动。当我提到“基于神经网络的异常模式预测”时,他的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等我陈述完毕,房间里再次陷入沉默。岩摆终于停止了捻动念珠,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干涩而低沉,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说的是一种更加晦涩的、夹杂着古傣语的方言,若非我这些时日拼命学习,几乎无法听懂:

“数据……如流水,可见其形,难测其性。机器监控,死物而已,如何能感知‘灵根’之物的‘呼吸’与‘情绪’?”

“灵根”?“呼吸”?“情绪”?我心中剧震。这绝不是在谈论普通的原材料或化学制剂!这近乎玄学的词汇,指向的难道就是“摇篮”所“孕育”的东西?那种需要被感知“情绪”的“灵根”之物?

我强迫自己冷静,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我不能表现出茫然,也不能显得过于理解。我迅速调整策略,将问题拉回到技术可以解释的范畴,同时表现出对未知领域的谦逊探索欲:

“大师所言深奥。以我们目前的技术,确实无法直接感知您所说的‘灵根’与‘情绪’。但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和维持影响其‘状态’的物理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振动、甚至环境中特定分子的浓度。通过构建这些参数与最终……‘产物’品质之间的复杂关联模型,间接地确保其处于最佳的‘生长’或‘稳定’环境。这或许……可以理解为,用科学的手段,去无限逼近您所说的‘感知’?”

我小心翼翼地选择着词汇,将“灵根”隐喻为需要特定环境才能“生长”或保持“稳定”的“特殊产物”,既回应了岩摆玄乎的问题,又没有脱离我技术官的定位。

岩摆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微微眯起,审视着我,良久,他脸上那些深刻的皱纹似乎舒展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他缓缓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重新开始捻动他的念珠。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我心中一块巨石稍稍落下。我知道,我勉强通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高难度的考核。

“山魈”显然也松了口气,哈哈一笑:“大师放心,猎隼是我们这边最好的技术专家,有他盯着,保证出不了岔子!”

梭温也笑着附和,但看着我的眼神深处,那探究的光芒更盛了几分。

会面在一种表面和谐、实则暗流涌动的气氛中结束。送走岩摆和梭温后,我回到分析室,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金属墙壁,几乎虚脱。刚才那短短不到半小时的会面,消耗的心神堪比一次高强度的跨境行动。我在“山魈”的悍将、“梭温”的技术友人、“岩摆”的谦逊后辈三个角色间疯狂切换,同时还要压抑着内心警察林峰对“灵根”“情绪”这类词汇的本能震惊与探究欲。

右手掌心的旧伤传来一阵阵灼热的刺痛,仿佛在抗议刚才极度的精神紧绷。我抬起手,看着纱布下隐隐渗出的淡红色,苦笑了一下。

双重,不,是多重的身份,如同无数根看不见的丝线,缠绕着我,拉扯着我,将我悬吊在真实与虚假、光明与黑暗的裂隙之间。每一次切换,都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拷问和撕裂。心理的压力,如同不断累积的火山熔岩,在平静的表象下汹涌奔腾,不知何时会彻底爆发。

我知道,岩摆的出现,意味着我可能已经一只脚踏入了更核心、更诡异的秘密圈层。前方的路更加危险,而我所扮演的角色,也必将更加复杂、更加分裂。

我还能在这多重身份的绞杀下,支撑多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