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暂时回避(2/2)
“老康”沉默着,深陷的眼睛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指无意识地捻着工装上一根松脱的线头。整个主控室鸦雀无声,只有机器运行的嗡鸣。我能感觉到阿木屏息凝神的目光,以及其他技术人员投来的、混杂着好奇和审视的视线。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我知道,“老康”在判断。判断我的解释是否合理,判断我是否在撒谎,判断我这个人,是否还“可靠”。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沙哑:“漏洞编号。”
我立刻报出一个复杂的字母数字组合。这是我在核查日志时,凭借对系统底层架构的了解,迅速匹配到的一个已知但未及修复的低风险漏洞。
“老康”微微颔首,对旁边的一名技术人员吩咐道:“标记,列入下个维护周期补丁列表。”
“是,大师。”那名技术人员连忙记录。
“老康”的目光重新回到我身上,那深邃的眼底,似乎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或许是认可,或许只是对问题解决的确认。
“脚本优化,避免二次触发。”他言简意赅地命令道。
“明白。”我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暂时过了这一关。但心脏依旧高悬,不敢有丝毫放松。
“你的项目,”“老康”话题一转,似乎漫不经心地问道,“对‘黑隼’的逆向工程,进展如何?”
我心中警铃大作。这是在考核我的工作,还是在试探我是否在利用项目掩护其他行为?
“仍在进行中,‘黑隼’的代码结构非常精巧,具有很高的反分析和迷惑性。”我谨慎地选择着措辞,既承认难度,又显示努力,“目前主要集中在识别其核心攻击逻辑和潜在的通信指纹上,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制方案。我需要更多时间和数据。”
我刻意将进展描述得缓慢而艰难,这符合“黑隼”的强大设定,也能为我争取更多时间,避免过早被要求拿出“成果”而暴露。
“老康”盯着我,半晌,才缓缓道:“技术工作,需要耐心,也需要…纯粹。不要被外界的纷扰,影响了专注。”
他的话语意有所指,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我的心头。他是在指“山魈”与“账本”的争斗?还是…暗示他知道我与“周先生”的接触?
“大师教诲的是。”我低下头,表现出恭敬受教的样子,“我会专注于技术本身。”
“去吧。”“老康”挥了挥手,重新转向主控屏幕,不再看我。
我如蒙大赦,再次行礼,然后转身,保持着平稳的步伐,带着阿木离开了技术中心。
直到走出那栋灰色建筑,重新呼吸到外面略带潮湿的空气,我才感觉那扼住喉咙的无形之手稍稍松开。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猎隼先生,您没事吧?”阿木小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真实的关切?还是伪装?
“没事。”我简短地回答,不想多言。大脑却在飞速复盘刚才的一切。
“老康”的召见,看起来更像是一次敲打和警告。他用一个实际的技术问题,提醒我我的工作处于他的严密监控之下,任何“越界”行为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他那句“不要被外界的纷扰影响了专注”,几乎就是“周先生”警告的技术版。
他们两个…是默契配合,还是各有打算?
无论如何,信号已经足够清晰:我必须立刻停止所有危险的调查行动,彻底进入“暂时回避”状态。
回到分析室,我立刻投入到对“暗影-7”脚本的“优化”工作中。我表现得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代码的修改和测试中。我甚至主动叫来阿木,和他讨论一些技术细节,将“猎隼”这个技术官的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
同时,我在内心做出了决定:
第一,彻底停止对“方舟”系统、秘密握手信道、“内务协调办公室”以及那个加密数据库的任何形式的探查。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物理层面。
第二,暂停与“岩石”的任何非必要接触。如果他要找我,我也要表现得对之前的“发现”不再热衷,甚至可以用“可能是系统误判”之类的理由进行淡化处理。
第三,将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反制黑隼”项目上,但要有意控制进展,使其看起来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以此作为我“专注”于技术的证明。
第四,关于父亲笔迹和“周先生”的发现,深埋心底,绝不向任何人透露,包括杨建国。在查明真相之前,这只能是我一个人背负的秘密。
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意味着我将眼睁睁看着线索从眼前溜走,意味着我要在仇敌面前隐忍蛰伏。右手掌心的旧伤传来阵阵隐痛,仿佛在抗议这屈辱的退让。
但我别无选择。生存,是完成一切使命的前提。在强大的棋手面前,弱小的棋子唯有隐忍,才能等待棋盘变幻的那一刻。
接下来的几天,我严格遵循着“暂时回避”的策略。我像个真正的技术宅一样,沉浸在代码和数据的海洋里,对基地内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表现得漠不关心。当“岩石”再次找借口约我出去“抽烟”时,我以“项目攻关关键时刻”为由婉拒了。他似乎有些意外,但也没有强求,只是眼神复杂地看了我一眼。
阿木的监视依旧,但他似乎也适应了我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记录的内容渐渐恢复了之前的程式化。
基地内部,“山魈”与“账本”之间的紧张气氛似乎有所缓和,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不知道是“山魈”暂时压下了行动,还是“周先生”的介入起到了作用。那种无处不在的、被窥视的感觉,虽然依旧存在,但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急迫的杀意。
我就像一只受惊的鼹鼠,蜷缩在自己挖掘的技术洞穴里,舔舐着伤口,积蓄着力量,用麻木的工作掩盖着内心的惊涛骇浪和对真相的渴望。
窗外,缅北的天空依旧阴晴不定。时而阳光普照,时而暴雨倾盆。
我知道,这暂时的平静只是假象。风暴只是在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爆发的契机。
而我,在这暴风雨眼的短暂宁静中,必须像一块顽石般沉静,等待,再等待。直到那足以改变棋局的机会出现,或者,直到我自己找到破局的那把钥匙。
右手掌心的旧伤,在那压抑的蛰伏中,依旧持续着它低沉的嗡鸣,仿佛在无声地记录着这一切,也预示着一场更猛烈风暴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