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先给本宫趴着(2/2)
其后,郭妡与崇安公主一起看着贵妃面容倏地扭曲。
崇安公主干脆笑了声。
“皇后忘了,妾也是郑家女么?”郑贵妃咬着牙。
皇后则更干脆,“没忘。”
“……”
郭妡眼见郑贵妃额角直抽,忙低下头,心底暗暗咋舌。
皇后真乃吾辈楷模。
身在高位,何必同人虚与委蛇,直接贴脸开大,毫不避讳。
起先,她听公主所述,还当皇后是任人欺凌的小白花。
初见第一面,皇后如此随和洒脱,虽已在郭妡心里扭转形象,但也不及此刻。
着实不愧是西南百年将门来的国母。
这脾性,太有地域标志了……
郑贵妃牙都要咬碎了,却不肯服输,也不再绕弯子。
指着郭妡道:“妾听说皇后将司籍之职授予她,一个做妾的罢了,我郑家贵女岂会不如她?妾轻易可不向皇后开口,皇后是摆明要打妾的脸么?”
郑贵妃在宫中跋扈惯了,仍是咄咄逼人的模样。
皇后却半点不急眼,徐徐道:“贵妃从前也不敢这般威逼本宫,难不成有那天命批语后,贵妃便忘了上下尊卑?说到底,贵妃亦是皇妾,如何瞧不起士人之妾?”
“这如何一样,妾乃内命妇!”郑贵妃不忿道。
“她亦是朝廷敕封的义宁乡君,外命妇。”
皇后语调平缓,“贵妃若要摆威风,大可不必挑在昭阳宫。本宫提醒你,本朝可没有两宫并立的先例,本宫若不死,即便赵王应天继位,贵妃也不过是太妃。除非你们敢效仿中宗皇帝,掀起满朝风雨逼死明懿皇后,铲除罗氏一族。否则,你先给本宫趴着。”
这般不留情面的斥责,叫郑贵妃面上一寒。
一旦提及中宗明懿皇后,郑贵妃再不情愿,也只得起身请罪。
那是将中宗永远钉死在耻辱柱上的女人。
当年,中宗宠爱秦淑妃,想百年后,罗、秦二宫并立,自皇后至朝臣皆不答应。
中宗已经昏了头,又忌惮罗皇后母族世拥镇北军的威势,身为帝王,竟栽赃罗氏一族通敌卖国。
此案由时为刑部尚书的贺兰圭主审,审理结果是证据不足,不能定罪。
中宗却一意孤行,要求移交大理寺再审,命大理寺在狱中对罗皇后族人屈打成招。
罗皇后当即撞柱明志而亡,此后罗氏一族覆灭。
中宗原想将镇北军交予秦家接管,然而朝臣死谏不许,最终作罢。
几番变更,最终交予在此案中有信义之名的贺兰氏,并默许为罗家留下一支血脉,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可因为中宗两子都是秦淑妃所出,最终,皇位还是在秦淑妃一脉。
秦淑妃也着实成功做了太后,如今的信王便是当初秦淑妃的第二子后人。
两宫之争,牺牲的只有罗氏一族罢了。
但正是因有此前车之鉴,中宗之孙,德宗为还是齐王的皇帝赐婚时,先为罗氏一族平了反。
他给罗皇后上了谥号“明懿”,重新修陵厚葬,并将明顺秦皇后的神主移到配殿,而将罗皇后的神主请入太庙主殿。
以此给镇南军高家一颗定心丸。
所以当年之事,绝不可再发生第二次。
否则,皇朝的信誉将跌到谷底。
正因如此,郑贵妃脸色发青。
她可以有一百种方式暗自弄死皇后,却不能以正面硬刚的方式。
是以,面对皇后一顶又一顶扣下来的高帽子。
她即便自认为没有飘,只是贯彻自己一贯的作风,也不得不认罪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