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不服老(1/2)
清晨,郭妡回宫的同时。
高氏一系的谏议大夫孙仰涛在早朝时谏言:宋王身为皇嗣,早已过弱冠,却只有爵位而无官职,于理不合,皇帝该让宋王入朝议政。
皇帝拖着长长尾音“嗯”了一声,似乎经他提醒,才想起这个儿子没职没权。
复而好生沉默了一会儿,才问:“爱卿以为,宋王领什么职合适?”
这一接茬,直问得赵王手心一紧。
皇后一党,这么着急将宋王推出来,确实是应了郭妡的话。
他倒不怀疑这是郭妡参与其中或是故意设计。
昨夜郭妡并未回宫,宵禁一下,宫门一闭,就连他都不能轻易叩开宫门。
她有什么本事隔空联络皇后?
且她才接触皇后不足十日,皇后也不可能如此信任她,与她商议这等朝堂大事,或是为她圆谎。
就算退一万步讲,她真投了皇后阵营,和皇后合谋推宋王入朝。
那她就不可能会想给裴玄止通风报信。
更不会情急之下对他讲出来。
这不是坏皇后的好事么?
她再怎样,也不至于如此没有操守,肆意泄露主子的秘密换自己的好处。
皇后也不是这等识人不清的蠢货。
所以,当孙仰涛提议,宋王颇擅经营,可让宋王去户部学习时。
赵王立马朝自己手下的人使眼色。
户部右侍郎袁纯启接到信号,直接跨出队列。
“陛下不可!宋王殿下母族因贪墨巨款族灭,百姓可还没忘呢,怎能使宋王接触户部钱粮?”
接着,底下许多官员跟着附和。
皇帝瞥了眼佯装事不关己的赵王,扯着嘴角笑道:“宋王是朕的儿子,韦氏一族伏法时,他还在其母腹中未降生,当年之案与他何干?爱卿未免危言耸听了。”
袁纯启据理力争,“陛下!当年之案牵涉甚广,先帝开恩才仅以韦、游、丁三族诛灭平息民怨,涉案许多官员只是贬谪。
可若宋王殿下进入户部,那些官吏岂不闻风而动,都想着以宋王殿下为首,捏造证据翻案,以期官复原职。那朝中又要腥风血雨,朝廷正南北两端平叛,郊州也要赈灾,已经折腾不起了!”
他言下之意,宋王进了户部就不可能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而是一心只会为外祖一家洗脱罪名。
只有洗脱罪名,他母亲韦夫人才不再是罪臣之女。
而是拿回先户部尚书之女的身份,那么宋王的出身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两子皆贵,那朝堂上一子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
外头钱粮吃紧,皇城两子相争,天下就乱了套了。
这才是真正的危言耸听。
皇帝眼中意味不明的光闪了闪,沉吟道:“袁爱卿说的有理,不过宋王着实已及冠两年,再不领职,倒显得朕这个父亲对他过于疏忽苛刻。”
此话落,底下的官员也听明白了。
皇帝准备顺水推舟,给宋王个一官半职,打破现在的平衡。
那么,赵王在西南是功是过,想必很快会下定论。
而所谓的天命立储,恐怕就悬了。
中书令宇文骧抱着笏板,不参与任何一方。
近些日子,他与皇帝在元宸殿单独议事时,皇帝曾提起年轻时在上林苑英勇猎熊的往事。
说到起劲,甚至动过冬狩的念头。
原来皇帝是不服老啊。
宇文骧睁开那双看似昏昏欲睡的眼,将目光投向赵王。
在赵王的回视中,不着痕迹地摇头。
拦着皇帝抬举宋王已经不现实。
从前皇帝不立储,却捧着赵王,是要天下人知道他还能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