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九界玄天界 > 第180章 首次尝试炼聚灵丹

第180章 首次尝试炼聚灵丹(2/2)

目录

李仲却并未慌乱,指尖快速变幻印诀,将注入炉内的灵力放缓,同时分出一缕灵力轻轻包裹住灵力团,如同安抚受惊的孩童般,缓缓引导着它重新稳定旋转。“融灵时,不仅要控制灵力强度,还要感知炉内灵力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动,需立刻调整,而非强行维持。”他语气平静,动作却精准无比,片刻后,炉内的灵力团重新恢复稳定,乳白色的光晕愈发温润。

众人皆是松了口气,赵虎抹了把额头的冷汗:“刚才可吓死俺了,还以为要失败了呢!李仲哥你也太稳了!”李仲笑了笑:“炼丹本就是一个与灵力对话的过程,需心无旁骛,方能感知细微变化。你们日后尝试时,也要多留意这些细节。”

接下来便是凝丹环节,这是炼制聚灵丹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李仲深吸一口气,双目微闭,将全身灵力缓缓注入丹炉,掌心的灵力光晕愈发浓郁。“凝丹需将灵力团压缩凝聚,使其形成丹形,同时用灵火淬炼丹体,使其固化。”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这一步灵力消耗最大,且需保持绝对稳定,不能有丝毫偏差。”

丹炉内的灵力团在李仲的控制下,缓缓收缩,从一团蓬松的光晕逐渐凝聚成十枚圆润的雏形。灵火随之调整为柔和的温度,包裹着丹雏形,慢慢淬炼着丹体。众人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丹炉,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林旭握紧了拳头,手心微微出汗;陈曦指尖泛白,显然也十分紧张;苏晴则轻轻握着罗盘,目光专注地观察着丹炉周围的灵气波动。

时间一点点流逝,山谷里只剩下灵火燃烧的噼啪声和李仲平稳的呼吸声。灵尾乖巧地趴在李仲脚边,不再吵闹,只是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看着炼丹台。忽然,丹炉内传来一阵清脆的“叮咚”声,紧接着,十枚通体莹润、泛着淡淡白光的聚灵丹从炉内飞出,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李仲早已准备好的玉盒中。

“成了!”林旭激动地跳了起来,声音里充满了喜悦。赵虎更是哈哈大笑,一把拍在林风的肩膀上:“风兄弟,你看到没!成了!李仲哥太厉害了!”林风也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手法精准,节奏把控恰到好处,确实厉害。”

李仲长长舒了一口气,收回灵力,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也微微有些苍白,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拿起玉盒,打开一看,十枚聚灵丹圆润饱满,表面光滑如玉,散发着浓郁的药香和精纯的灵力。“还好,没有失误。”他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陈曦走上前,看着玉盒中的聚灵丹,眼中满是赞叹:“李仲,你太厉害了!这聚灵丹的品质,比我之前炼制的要好太多了。”苏晴也点了点头:“从净草到凝丹,每一步都堪称完美,我们都学到了很多。”

周磊拿着丹方副本,对照着刚才的过程,恍然大悟道:“原来凝丹时,灵力的压缩速度要与灵火的温度相匹配,我之前就是因为急于求成,导致丹药碎裂。”王师兄也走上前,看着聚灵丹,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你示范,我们接下来尝试起来,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了。”

李仲将玉盒递给众人传阅,笑着说道:“大家先熟悉一下聚灵丹的气息和品质,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每组三人,轮流尝试炼制。陈曦、苏晴和林旭一组,林风、赵虎和周磊一组,王师兄负责在一旁指导,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都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林旭更是迫不及待地走到炼丹台前,学着李仲的样子,准备取出灵草:“太好了!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一定好好尝试,争取一次成功!”

苏晴笑着提醒道:“别急,先回忆一下李仲刚才的步骤,净草、入炉、淬形、融灵、凝丹,每一步都不能马虎。”陈曦也说道:“灵火的控制很关键,初期火温不能太高,否则会灼伤灵草,影响药性。”

赵虎则摩拳擦掌,对着林风说道:“风兄弟,咱们一组,等下你可得多帮衬俺点,俺对灵力的控制没那么精细。”林风点了点头:“放心,我们互相配合,有王师兄在一旁指导,应该没问题。”

李仲看着众人积极的样子,心中也十分欣慰。他走到灵尾身旁,轻轻摸了摸它的脑袋:“刚才多亏了你提醒,不然丹基可能就不稳了。”灵尾舒服地眯起眼睛,蹭了蹭李仲的手心,尾巴欢快地摇着。

阳光渐渐升高,山谷里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但众人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第一组由陈曦、苏晴和林旭率先尝试,陈曦负责控制灵火和灵力,苏晴负责净草和入炉,林旭则在一旁辅助,随时递上需要的工具。王师兄站在一旁,时不时提醒他们注意火候和灵力的变化。

丹炉再次燃起灵火,灵草缓缓入炉,山谷里再次弥漫起浓郁的药香。李仲站在不远处,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眼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但只要众人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炼制出更多高品质的丹药,提升修为,为应对未来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灵尾则在炼丹台旁来回穿梭,时不时停下来看看炉内的情况,像是在为众人加油打气。山谷里,灵火燃烧的噼啪声、众人的交谈声和灵尾的轻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而那十枚莹润的聚灵丹,静静躺在玉盒中,散发着淡淡的灵光,仿佛在见证着众人的成长与进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