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御前的舌苔图(2/2)
刘院使语塞。他原想说“补中益气汤”,可想起皇后服后更胀,又不敢开口。
“凌云,”朱元璋转向凌云,“你有何治法?”
“健脾祛湿,疏肝活血。”凌云将药方呈上,“臣拟方: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健脾利水;当归、川芎、桃仁活血通络;再加陈皮理气,防补药壅滞。”他顿了顿,“药材需用新晒的茯苓、炒白术,川贝母研粉冲服——臣已让司设监备好。”
朱元璋翻看药方,指尖停在“川贝母”三字上:“川贝贵重,可用吗?”
“川贝润肺,能助水湿运化。”凌云答,“臣已试过,这药与娘娘体质相合。”
朱元璋合上药方,目光如炬:“好。朕准了。刘院使,从今日起,太医院药材由凌云调配,你有异议?”
刘院使脸色惨白,跪地道:“臣……臣无异议。”
凌云叩首谢恩。起身时,他瞥见朱元璋案头摊开的账册——那是太医院近三年的药材采买记录,茯苓一项,霉变率竟高达六成。帝王的手指在数字上点了点,没说话,却比任何斥责都重。
出乾清宫时,秋阳正好。凌云摸了摸怀里的药方,想起皇后方才托周阿婆带来的话:“凌大人,我信你。”
他望着太医院的方向,晒药场上的药香随风飘来。那些被筛净的茯苓、炒香的白术、泡透的川贝,此刻正在竹匾里静候,等着被熬成汤,被送进坤宁宫,被皇后喝下。
王德安跟在后面,小声道:“大人,您今日在御前,真威风。”
凌云摇头:“不是威风,是责任。”他望着远处飘起的药香,“娘娘的病,根在水湿。我要做的,不只是治病,是让太医院的每一味药,都干净;让每一个该治病的人,都能治病。”
风卷着药香吹过,凌云的青衫猎猎作响。他知道,真正的转机,从这一刻开始。
而坤宁宫里,皇后正捧着药碗,望着碗里琥珀色的药汁,轻轻笑了——那药香里,有茯苓的清,有桂圆的甜,有川贝的润,更有凌云留在药里的、不容动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