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 > 第153章 赏赐与弹章

第153章 赏赐与弹章(1/2)

目录

凌云封“医学博士”的金册还未捂热,第二日早朝便收到礼部送来的烫手山芋——三品大员联名弹劾的奏疏。

“臣等叩请陛下彻查凌云!其受封‘医学博士’已越祖制,今又求赐宅邸金银,更欲以‘医研’之名行‘奇技淫巧’之实!”领头的礼部尚书赵弘济将奏疏摔在丹墀上,白须颤动,“昔年他行腹腔穿刺,被斥为‘剖尸’;今制蒸馏器具,莫不是要炼丹求仙?此等惑乱君心之举,当诛!”

满朝寂静。朱元璋捏着奏疏,目光扫过阶下。凌云出列,玄色官袍衬得面容清峻:“赵大人所言‘奇技’,可是指蒸馏提纯之法?”

“正是!”赵弘济拍案,“《天工开物》有云‘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阁下偏要逆天改命,用铜釜蒸煮药材——此非‘淫巧’,更无必要!”

凌云从袖中取出个小瓷瓶:“大人可闻闻这提纯后的薄荷脑?”他将瓷瓶凑近赵弘济鼻端,“未提纯前,薄荷混着泥土腥气;如今清冽醒神,若入痧药,疗效倍增。这难道不是利民?”

赵弘济别过脸:“一派胡言!”

朱元璋突然轻笑:“朕看是‘一派新言’。”他抬手止住争论,“凌云的赏赐,朕准了。至于医研阁——准建。”

退朝后,朱元璋单独召见凌云于暖阁。

“朕知你委屈。”帝王将弹劾奏疏掷在案上,“赵弘济背后是内阁那帮老学究,他们怕的不是你‘奇技’,是怕医道变了天,他们的《本草纲目注》成了废纸。”

凌云俯身:“陛下若信臣,臣必让这‘天’,变成百姓能摸得着的天。”

“好。”朱元璋解下御笔,“朕再赐你‘格物’二字——医研阁就叫‘格物阁’,专研药材本真。”

三日后,凌云跪在午门谢恩。赵弘济阴阳怪气:“凌大人好福气,陛下连阁名都赐了。”凌云抬眼:“赵大人若愿来格物阁,臣愿教您认认提纯后的药材——总比抱着旧注睡觉强。”

满朝哄笑。赵弘济面色紫涨,拂袖而去。

格物阁选址在西山脚下,背倚竹林,前临溪涧。凌云站在荒地上,指着图纸对工匠道:“地基要深,防潮;顶棚用琉璃瓦,透光不漏雨。”

“大人,这得花多少银子?”监工皱眉,“礼部说您‘逾制’,不肯批工匠。”

凌云从袖中取出朱元璋手谕:“陛下说‘医研为国本,不得怠慢’。”他转向随行的民医馆弟子:“去五城招募泥瓦匠,凡愿来者,管饭还发药材种子。”

次日,数百百姓扛着锄头聚集。老匠头捋须:“我孙子在民医馆学过认药,我跟您干!”

三个月后,格物阁拔地而起。青砖灰瓦,檐角挂铜铃,廊下悬满晒药的竹匾。凌云站在阁前,望着“格物致知”四个鎏金大字,忽然听见身后欢呼——第一炉蒸馏器,成了。

格物阁后堂,铜釜腾着白雾。

“温度到了!”学徒阿福大喊。凌云盯着冷凝管,琥珀色液体缓缓滴入瓷坛。“这是酒精。”他蘸取一滴尝了尝,“够纯。”

刘承业凑近嗅了嗅:“比酒劲大,能消毒么?”

“能。”凌云将酒精泼在切口纱布上,“从前伤口化脓,多是细菌作祟。酒精杀得干净。”他转向记录的弟子:“记——酒精制法,需糯米发酵,蒸馏三次……”

窗外忽然传来争吵。赵弘济带着御史站在院外:“凌云!你私造‘烧酒’,该当何罪?”

凌云走出,捧起瓷坛:“赵大人,这是酒精,不是酒。若不信,可取些抹在疮疖上——三日后,脓包自消。”

赵弘济后退半步:“你敢拿老夫试验?”

“不敢。”凌云笑,“但老大人若信不过,可等民间用了再说。”

格物阁的药碾子昼夜不停。

凌云盯着药臼里的川贝母:“从前磨粉,颗粒粗粝,入汤难溶。若做成微粉,再和蜂蜜搓丸……”

“那得多少工?”药工老张头摇头,“手工磨太慢。”

“用脚蹬碾车。”凌云画出图样,“木轴带动石磨,一人可抵三人。”

半月后,第一批微粉川贝丸制成。老妇人王氏咳嗽半年,服后三日便止:“这药甜丝丝的,比汤药好喝多了!”

消息传开,格物阁门前排起长队。有百姓捧着旧药罐来换新药:“从前喝参汤上火,这参粉丸吃了不燥!”

赵弘济的弹劾奏疏堆在朱元璋案头,却被帝王揉成一团:“让他们闹。百姓的腿,比文官的笔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