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 > 第164章 医正堂诞生

第164章 医正堂诞生(2/2)

目录

阿芷突然指着农妇的胃部:先生,她的胃上有个洞!

凌云凑过去,果然见胃壁有一个硬币大小的穿孔,周围有脓液。这是致命伤。他沉声道,农妇并非死于溺水,而是胃穿孔导致内出血。若按太医院旧说积郁成疾,岂不误人性命?

弟子们听得目瞪口呆。陆明远突然想起父亲的医案——有个病人腹痛,父亲诊断为,开了安神汤,结果病人当晚身亡。如今看来,那病人恐怕也是胃穿孔。

记住,凌云合上尸体,医道不是猜谜,是实证。要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心记。

夕阳西下,义庄内飘着淡淡的血腥味。弟子们跟着凌云走出义庄,每个人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他们不知道,这场庖丁解牛式的教学,即将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解剖课的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国子监。

祭酒周大人是个老学究,最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伦理。他听说凌云在课堂上解剖尸体,当场气得拍案而起:简直是禽兽!毁圣贤遗蜕,悖人伦纲常!

他带着几十名儒生,举着严惩妖人的牌子,浩浩荡荡杀向医正堂。

凌云正在上课,见状不慌不忙地放下手术刀:周大人来了,请坐。

周大人指着地上的尸体,你还有脸坐?快把这些尸体埋了,向天下人谢罪!

凌云摇头:周大人,这些尸体是自愿捐献的。这位农妇的儿子,就在外面等着见您。

话音未落,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走进来,跪在周大人面前:大人,求您为我母亲做主!

他就是农妇的儿子。他哭诉道:我母亲生前腹痛,去太医院求医,杨院判说她是积郁成疾,开了安神汤,要价十两银子。我们哪有钱?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疼死。后来凌先生解剖尸体,才发现她是胃穿孔……大人,我母亲不是死于积郁,是死于没钱治病啊!

周大人脸色变了。他看向凌云:就算如此,你也不能解剖尸体!这是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凌云突然拔出腰间断剑,在自己手臂上划了一道伤口,周大人,请看。

鲜血涌出,凌云却毫不在意:人体如机器,气血如油水。机器坏了,要拆开修;人体病了,自然也要查看脏腑。若因身体发肤之说,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去,这才是大逆不道!

他转向弟子们:你们谁愿意试试?

陆明远第一个站出来:我愿意!他学着凌云的样子,在自己手臂上划了一道小口子,然后用草药敷上,先生教过,外伤要清创、止血、敷药。这便是实证!

李文轩也站出来:我用铁匠的手法,打造了一把柳叶刀,切口平整,不易感染。他掏出一把小巧的手术刀,刀刃闪着寒光。

阿芷最后站出来:我识百草,能分辨哪些草药能止血、哪些能消炎。这是女子的长处,不算违逆人伦!

周大人看着这群年轻的弟子,又看看地上那具被解剖得清清楚楚的尸体,突然觉得理亏。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用针灸救过人,只是后来当了官,便忘了初心。

罢了。他长叹一声,你们继续吧。但记住,解剖尸体可以,不可张扬,免得惹来非议。

凌云躬身:多谢周大人成全。

儒生们悻悻离去。陆明远看着周大人的背影,对凌云道:先生,他是不是被我们说动了?

凌云笑了:不是被我们说动,是被打动。医道要昌明,不能只靠我们,还要靠天下人亲眼所见、亲身所感。

当晚,凌云在灯下编写《新医启蒙》。他翻开笔记本,将今日的解剖案例画成图谱,旁边写道:胃穿孔者,腹剧痛,拒按,呕吐清水,当以手术缝合,辅以草药止血。

窗外,十二棵银杏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医正堂的灯火,照亮了寒门子弟的未来,也照亮了中医革新的道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