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实习生的毕业设计(2/2)
会场后排,卡缇娅瞪大了眼睛,小声对斯特瑞尔说:“哇,这家伙比我还敢想!我最多给扫地机器人装个炮,他直接想造永动机了!”
斯特瑞尔嗤笑一声:“至少你的炮真能打响。他这玩意儿……连个火花都冒不出来吧?”
诺琳娜轻轻摇头,觉得有些好笑,又为那位实习生感到一丝惋惜。
下一位实习生,埃兹拉,则呈现出另一种极端。他戴着厚厚的眼镜,神情紧张,走路都有些同手同脚。他小心翼翼地插上数据板,投影出的不是复杂的模型,而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
“各……各位评审,”他的声音细若蚊蝇,“我……我的课题是,《基于非标准几何学对宇宙局部平坦性的建模与验证》。”
他阐述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处的宇宙,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可能确实是弯曲的,但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系团(包括莫拉莱斯星系)范围内,空间结构在特定数学框架下可以近似为一个“超平面”。他声称自己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几何算法,可以证明我们观测到的星空,其实都是这个“超平面”上的投影,并试图用计算机模拟来验证他的“地平论宇宙模型”。
三位科学官的表情已经从一开始的严肃变成了几乎无法掩饰的荒谬感。霍兰博士揉了揉眉心,迪伦特博士嘴角抽搐,柯琳博士则干脆闭上了眼睛,仿佛不忍直视。
埃兹拉开始演示他的“地平论宇宙建模程序”。他输入参数,点击运行。全息投影上,一个扭曲的、试图呈现平面结构的星图开始缓慢生成,但几乎立刻,程序界面就被大量的错误提示和警告信息刷屏——数据溢出、维度冲突、逻辑悖论……程序卡顿了几下,最终彻底崩溃,弹出了一个“致命错误:无法在现有物理规则下构建该模型”的对话框。
会场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低笑声。就连后排的繁星小队也忍俊不禁。
埃兹拉的脸瞬间变得惨白,手忙脚乱地试图重启程序,嘴里喃喃道:“不可能……我的算法是完美的……一定是计算资源不够……”
“埃兹拉实习生,”霍华德博士的声音带着极大的忍耐力,“你所谓的‘非标准几何学’,本质上是一套自洽的数学游戏,但数学的自洽不等于物理的真实。你忽略了最基本的天文观测数据——星际航行中的曲率导航、引力透镜效应、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所有这些都明确指向一个非欧几里得、更不可能是‘平坦’的宇宙。你的模型,连最简单的恒星视差都无法解释。”
迪伦特博士毫不留情地补充:“试图用复杂的数学来掩盖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是错误的preise(前提),这是对科学方法的严重背离。你的时间应该花在解决真实问题上,而不是发明一种新的方式来‘证明’地球是平的——尽管你把这个平面扩大到了星系尺度。”
柯琳博士终于睁开眼,冷冷地说:“你的模型,甚至无法解释生命如何在这样一个结构扭曲的‘平面’上诞生和演化,这完全违背了生物存在的基本空间逻辑。”
诺维米娅甚至没有发表评论,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在她面前的评分板上给出了一个极低的分数。她的沉默比任何批评都更具杀伤力。
埃兹拉彻底崩溃了,几乎是被工作人员搀扶着带离了讲台。
会场后排,卡缇娅已经笑得前仰后合,捂着肚子对斯特瑞尔说:“我的天!地平论!还是升级到全宇宙版的!这家伙是哪个博物馆里跑出来的古董吗?”
斯特瑞尔也笑得肩膀抖动:“至少……至少他勇气可嘉?敢在科学院里推销这个……哈哈哈。”
诺琳娜努力忍住笑,脸颊微红,她觉得这样嘲笑别人不太好,但眼前的场景实在过于超现实。
随着这两位“俗世奇人”的离场,答辩会的气氛逐渐回归正轨。后续的实习生项目虽然再无如此“惊艳”之作,但也回归了科学院应有的水准——严谨、专业、在现有知识边界上谨慎地探索。
答辩会结束后,评审们离席。霍华德博士走到诺维米娅身边,叹了口气:“每年总有那么几个……试图用惊世骇俗来掩盖自身浅薄的。”
迪伦特博士哼了一声:“民科思维,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领域,都是阻碍进步的毒瘤。幸好,只是极少数。”
柯琳博士则淡淡地说:“这也提醒我们,科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尊重事实的基本素养。”
诺维米娅点了点头,电子蓝的瞳孔中恢复了一贯的平静。对她而言,这只是科学院日常工作中一个小小的插曲,albeit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插曲。
回到繁星小队身边,卡缇娅还在兴奋地比划着:“诺维诺维!那个永动机的家伙也太搞笑了!还有那个地平论!跟我比,我简直就是个天才工程师!”
斯特瑞尔拍了拍卡缇娅的肩膀,调侃道:“是啊,至少你的‘柯伊’真的能扫地也能开炮,虽然差点把科学院给‘清扫’了。他们那俩,连个响动都弄不出来。”
诺琳娜微笑着说:“不过,大部分实习生还是很厉害的。能站在这里答辩,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诺维米娅看着伙伴们,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个像素点:“嗯。科学探索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更需要脚踏实地的验证。脱离现实的幻想,只是空中楼阁。”她顿了顿,看向卡缇娅,“当然,在现有技术框架内进行大胆的……改进,有时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大概是她能给出的、对卡缇娅那种破坏性创造力的最高评价了。
一行人走出会议室,莫拉莱斯的阳光依旧灿烂。科学院的日常,就是这样在严谨与荒诞、规范与突破的交织中,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科技边界向前延伸。而对于繁星小队来说,这无疑是她们假期中一次难忘的、充满戏剧性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