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对手出招(1/2)
漆黑的走廊像一条沉默的甬道,吴迪望着尽头的暗影,深吸一口气,转身时脚步落得沉稳有力——他比谁都清楚,此刻起每一步都踩着成败的临界点。
推开办公室门,他将明天要发布的资料重新铺展在桌面,指尖逐行划过字句,连标点符号都未曾放过,直到确认每一处都无懈可击,才低声自语:“不管你们藏着什么后手,我吴迪接下了。”话音里裹着决然,目光撞在窗玻璃上,映出几分冷硬。
次日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写字楼的檐角,吴迪已坐在办公桌前。指尖刚触到温热的咖啡杯,手机便接连震动起来,屏幕上弹出的消息提醒像密集的鼓点。他点开界面的瞬间,脸色骤然沉了下去——竞争对手果然按捺不住,率先挥出了杀招。
不过半个时辰,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项目宣传点的电子屏,甚至行业论坛的讨论区,都被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淹没。
竞争对手指名道姓,声称吴迪的项目不仅涉嫌抄袭国外技术,核心算法还存在致命漏洞,更附上了几份看似详实的“对比报告”和“测试数据”。这些消息像投入沸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公众的情绪。
这项目居然是抄袭的,太让人大跌眼镜了!”
“技术有漏洞,那还怎么用啊,千万别踩雷!”
谩骂与质疑隔着屏幕扑面而来,吴迪闭了闭眼,仿佛能看见宣传点外的混乱——那些前几日还围着展台问东问西的客户,此刻该是皱着眉转身离去,眼底的期待碎成了失望。
他没给情绪留分毫余地,指尖在通讯录里划动,十分钟后,团队成员已尽数围坐在会议桌前。空气像被冻住般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主位上,等着他拿主意。
吴迪指尖叩了叩桌面,声音平稳却带着力量:“都沉住气,这一步我们早有预案。现在,该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指令清晰地传达到每个人耳中:公关组立刻联系媒体平台,准备发布早已备妥的澄清物料。技术组再次核验研发日志与专利文件,确保每一份证据都能直击要害。运营组则盯紧各平台舆情,实时同步公众反应。
吴迪自己则坐回电脑前,将待发布的资料逐字核对。研发时间线里的每一个节点、技术参数里的每一组数据,都被他与原始档案反复比对——他知道,此刻的任何疏漏,都可能让之前的准备功亏一篑。
正午时分,反击的号角正式吹响。各大平台同步上线了吴迪团队的回应:首当其冲的是一份可视化研发时间轴,从三年前的最初构想手稿,到每一次技术迭代的测试报告,再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文件,清晰得如同展开的画卷,将“抄袭”谣言击得粉碎。
紧接着,技术团队发布了长达二十页的分析报告。报告里,他们将竞争对手所谓的“证据”逐一拆解:被指为“抄袭”的代码片段,实则是行业通用的开源框架。被渲染成“致命漏洞”的测试数据,竟是对手刻意篡改了实验环境参数后的结果。
更重磅的是,报告末尾附上了一段录音——那是竞争对手试图收买吴迪团队核心成员的对话,沙哑的威逼利诱声,将其不择手段的嘴脸暴露无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