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圣人门徒,泰山压顶(2/2)
“今日,只论学问,不论文武,不论君臣。朕只是一个来旁听的学子罢了。”
“辩论,开始吧。”
第三声钟鸣,钟声落定。
辩论,正式开始!
按照规矩,由今日的“守方”,也就是孔文正一方率先立论。
孔文正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
先是对着台下三千监生,对着更远处那数万百姓,乃至对着那高悬的日头,行了一个标准的古礼。
“济世亲王殿下。”
他一开口,便占据了道德与礼法的制高点。
“老夫,斗胆请教王爷第一个问题。”
“《论语·泰伯》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王爷以军功封王,所司者,在安邦定国,护我大夏边疆。而科举取士,乃国之文教大典,历来由我礼部与翰林院共持。王爷今日,以武人之身,强议文教之策,是否……已是逾越?”
这个问题,问得极其刁钻。
他没有直接攻击改革的内容,而是从身份与职权入手,质疑萧济安提出改革的合法性。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萧济安的身上。
宋濂和茅元仪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萧济安却只是笑了笑,他端着面前的茶杯喝了口热茶,才不紧不慢的反问道:“孔太师此言差矣。”
“本王既为大夏亲王,食朝廷俸禄,享万民供养,则大夏之内,无论军政文教,何事不可问?何事不可议?”
“更何况,”萧济安话锋一转,目光陡然变得锐利,
“科举取士,取的是治国安邦之才。若选出来的人,于国无用,于民无益,那本王镇守的边疆,又有何人来支援?本王身后的这万里江山,又将托付于谁?”
“所以,科举之事,本王不仅要议,而且,要大议特议!”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让原本等着看他出丑的众人,都不由得微微一愣。
孔文正也没想到,他这志在必得的第一问,竟被对方如此轻易地化解,老脸不由得微微一沉。
他冷哼一声,不再纠缠于身份,而是直指改革核心。
“好一个大议特议!那老夫再请教王爷,王爷奏请,于科举之中,增设算学、工学、农学等‘杂科’,与圣人经典并列。”
“敢问王爷,圣人有云:‘君子不器’,又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工农算术,皆是‘劳力者’之末流小道,王爷将此等‘奇技淫巧’,与经义大道并列,岂非是在……侮辱圣人?!”
此言一出,台下的数千监生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孔师说得对!算学是商贾之术,工农是匠役之活,怎么能和圣人大道相提并论!”
“简直是斯文扫地!滑天下之大稽!”
孔文正身后的那些大儒们也纷纷抚须点头,脸上露出了智识上的优越感。
“《礼记》有云,君子远庖厨,这是君子修身养性的根本。要是朝堂之上,全是些只知道丈量土地,计算银钱的‘帐房先生’,我大夏的风骨,将荡然无存!”
太子少师董仲起身补充道,声音里充满了对术的鄙夷。
另一位经学博士紧随其后,声音洪亮:
“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爷所倡导之‘杂学’,皆为功利之学,以‘有用’为准。长此以往,天下士子皆追名逐利,仁义何存?道德何存?我大夏立国之本,将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