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老妈出院乐呵呵!林夜掏出存折妈看傻眼!(2/2)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走出医院,坐上舅舅的车,往机械厂家属大院驶去。
车子启动,驶离喧闹的市中心。
窗外的景象渐渐变得陈旧、灰暗。
章江市机械厂——这个曾经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有属于它的辉煌历史。
它以前主要生产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广播大喇叭和手扶拖拉机。
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穿着蓝色工装、昂首挺胸的工人,曾是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厂区占地广阔,曾经绿树成荫,篮球场、俱乐部、子弟学校一应俱全,俨然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然而,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至。
曾经风光无限的手扶拖拉机,渐渐被淘汰,村里村外的大喇叭也没有人要了。
这个曾经辉煌的老牌国营大厂,被时代狠狠甩在了身后。
厂里不是没想过自救,上面开了会,鼓励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去拉订单。
一时间,技术员、车间主任甚至看门大爷,都成了“业务员”,揣着厂里印的名片四处奔波。
可惜,杯水车薪,积重难返。产品落后,管理僵化,冗员沉重……这些沉疴痼疾,绝非靠几个零星订单就能解决。
车子经过机械厂大门前。
抬头望去,厂门上方“章江市机械厂”几个巨大的铁铸字,曾经刷着耀眼的大红漆,象征着火红年代的无上荣光。
如今,红漆早已斑驳脱落,露出底下锈迹斑斑的铁骨,显得格外颓败凄凉。
门口传达室的老大爷无精打采地打着盹。
厂区家属楼。
二楼一扇漆色暗淡的木门。
门很快开了,笑容满面的二舅妈王开晴过来搀扶吴秀兰进门。
“舅妈,打扰了。”林夜笑着打招呼。
“哎呀,说什么打扰,你们能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我们家里可少有着亲朋登门。”
王开晴一边说着,一边朝里屋喊:“小青!快出来,你哥他们来了!”
房子是典型的两室一厅单位福利房,格局方正但面积不大。
墙壁有些泛黄,家具都是老式的,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扎着马尾辫的吴青走了出来。
“哥!姐!大姑姑!”吴青欢呼一声,像个小炮弹一样冲过来,一把抱住林夜的腰。
他们表兄妹见面次数不多,但在吴青眼里,这个表哥长得最好看,脾气也好,所以也自然很亲近。
小小的客厅餐桌上,已经摆上了几道家常菜:一盘青椒炒肉丝,一盘红烧鱼块,一盘清炒时蔬,一碗紫菜蛋花汤。
“来来来,大姐,小雁,小夜,坐!”
“小夜,陪舅整一杯!”
吴斗生拿出半瓶本地产的白酒,给林夜和自己各倒了一小杯。
林夜端起酒杯,看着二舅鬓角悄然生出的白发和二舅妈眼角的细纹,又想起刚才进厂时看到的萧条景象,心头有些发沉。
饭桌上的家常闲聊,不可避免地又绕回了厂里的现状。
林夜放下酒杯,关切地问:“舅,刚才进来时看厂里挺冷清的,现在情况是不是不太好?”
王开晴夹菜的手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唉,何止是不好,简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奖金早没了!现在能按时把这点基本工资发下来,我们就阿弥陀佛了。
可这点钱,也就够勉强糊口,米面油盐一买,就剩不下几个子儿了。
像我和你舅这样,两个人都在厂里,孩子还在上学,这日子……真是愁死人了!”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焦虑和对未来的茫然。
吴斗生闷头喝了口酒,眉头拧成了疙瘩:
“谁说不是呢。我这个挂名的副厂长,听着好听,一个月也就两百块,屁用不顶!
上面领导也急,开会说想找人承包,可谁都不是傻子!几百号人要养!这烫手山芋,谁敢接?谁又能接得动?”
他语气中充满了无力感和自嘲。
“这铁饭碗啊,是碗也是铁,能吃饭,也能砸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