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量锐的野蛮生长(1/2)
林夜走进量锐公司。
他来找老杨喝茶。
办公室内,杨立军和李铃音正站在一部电脑屏幕前。
屏幕上,复杂的三维K线图如同山脉般起伏,实时刷新的数字流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各种技术指标和模型预测图表在旁边的小窗口里快速跳动着。
“林总!”李铃音眼角的余光瞥见门口的身影,立刻转过身。
她脸上瞬间换上职业化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套裙,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眼神明亮而锐利。
“夜哥,您来了。”杨立军也闻声回头。
他穿着简单的格子衬衫,头发有些蓬乱,但眼神依旧专注。
林夜走进办公室。
他的目光扫过室内。
桌子加了不少。
透过敞开的办公室门,能看到外面开放办公区的景象。
工位增加了两排,穿着各异的程序员们正埋头在电脑前。
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靠近门口的区域是新辟出来的综合市场部。
几个年轻人正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墙上贴着市场推广计划的海报。
客服部的区域传来隐约的电话铃声和轻声细语的解答声。
财务室的门关着,但能看到里面整齐的档案柜和忙碌的身影。
“公司变化不小哇。”
林夜哈哈笑道。
“是啊,”李铃音笑道,“我们量锐基金现在的规模已经突破两千万了。”
她微微侧身,指向外面,“为了匹配发展,我们新成立了综合市场部,负责品牌推广、渠道拓展和客户关系维护。”
“客服部专门处理投资者的日常咨询和反馈。”
“财务部也独立运作,把账目梳理得清清楚楚。”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投资者信心也在稳步提升。”
“可以啊,李经理,老杨,两千万啦?!发展远比我想象的快”
杨立军也走了过来。
他的声音带着技术人特有的笃定和一丝兴奋:
“林总,‘掘金者’软件已经迭代到3.5版本了,功能基本趋于完善。”
他调出“掘金者”的主界面——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深色背景,上面布满了各种动态图表和控制面板。
“它的核心能力有几个方面,”杨立军指着屏幕开始介绍,语速不快但清晰。
“首先,是全市场扫描与微观洞察。”他放大了其中一个模块。
屏幕上瞬间显示出密密麻麻的股票代码和快速滚动的数据流。
“它能以毫秒级的速度,实时监控全球主要市场的股票、期货、外汇、加密货币等数万种金融产品的价格、成交量、盘口深度、资金流向等海量数据。”
“更重要的是,它内置的引擎能从中识别出极其微小的价格异动、异常的订单流模式、隐藏的机构建仓或出货痕迹,甚至能嗅到市场情绪微妙的转变。”
他切换了一个画面,展示出复杂的网络图。
“其次,是策略熔炉与动态优化。”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名为“StrategyFe”的模块。
里面不断有新的策略模型在生成、回测、优化、淘汰。
“这是‘掘金者’的大脑。”
“它基于庞大的历史数据库和实时的市场情绪分析,通过爬虫抓取新闻、社交媒体、分析师报告等,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生成、模拟回测并持续优化短线交易策略。”
“它像是一个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数字交易员’,24小时学习市场规律,寻找市场缝隙中的套利机会、趋势跟随点或反转信号。”
“目前跑下来的模拟盘和实盘小资金测试,”
杨立军调出一份收益曲线图,线条稳健上扬。
“年化收益相当可观,远超基准指数。”
他最后指向一个风险控制面板。
“当然,还有严格的风控体系。”
“所有策略都嵌入多层止损、仓位控制和实时风险暴露监控,确保在极端行情下也能最大限度保护资金安全。”
林夜安静地听着。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上那些跳动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他能感觉到,“掘金者”的进化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初具雏形、拥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AI数字交易员”。
“老杨,李经理,你们记住,接下来,会有两年时间的牛市,你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胆的冲,不要有任何顾虑,能冲多高,取决你们”林夜说道。
“好!”杨立军道。
“记住了!林总”李铃音也难掩激动,别人说的她不信,但是林夜说的,她不能不信。
---
放了寒假的复交大学,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往日喧闹的林荫道上空无一人。
只有寒风卷起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发出沙沙的轻响。
图书馆紧闭。
教学楼沉寂。
宿舍楼窗户大多黑洞洞的。
曾诚教授重重地靠在椅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叹息。
他摘下那副厚重的黑框眼镜。
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仿佛想驱散那深入骨髓的疲惫。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折线图、柱状图挤在一起,像一张张嘲讽的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