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往事(3)(2/2)
后来几日也是如此,凌羽渐渐习惯用膳时有这么个小人儿在一旁,常常望着她吃饭的模样出神,手中的筷子不知不觉地跟着动了起来,吃的比以往多了不少。
看见主子的变化,卓中望向祈安的眼神也日渐柔和。
而祈安,不过三五日光景,脸庞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圆润起来,两颊也添了几分莹润的光泽。
……
第七日的午时已过。
凌羽指尖轻叩案几,目光第三次扫向空荡荡的回廊,膳桌上的菜肴热了又凉。祈安的身影还是没有出现。
卓中进来看到桌上未动过的菜肴,轻声劝说:“公子不如先用,姑娘想必今日不会再来了。”
凌羽执箸轻点翡翠虾仁,又掠过八宝鸭脯,终是搁下筷子,轻叹一声:“撤了罢。”
卓中喉头滚动,神色担忧,低声道:“公子……”
他太清楚主子的脾性,劝慰的话在唇齿间转了几转,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卓中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从小照看长大的少年,知晓他这些年的坎坷,也知晓他身上的重担与压力,只盼着他能多些顺遂。
眼看着这几日在那位姑娘的陪伴下,主子眉目舒展,脸上有了笑影,饮食也比往日要多,举手投足间都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而今不过一日未见,主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清冷模样,这哪里是一个十三岁少年该有的模样。
卓中略一沉吟,轻声道:“公子不若去慈幼局看看祈安姑娘?若是她被什么事绊住了,我们也好帮衬一二。”
凌羽指尖轻叩桌沿,沉吟片刻后微微颔首:“也好。”目光早已不自觉飘向门外,衣袖带翻了半盏凉透的君山银针。
马车缓缓驶向慈幼局,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凌羽端坐车内,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心头萦绕着道不明的不安。
待马车停稳,凌羽下车。
眼前的慈幼局规模不大,院内景象一览无余。正值午膳时分,孩童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用膳,却唯独不见祈安的身影。
凌羽眉心微蹙,示意卓中前去询问。
不多时,卓中面色凝重地回来复命:“公子,祈安姑娘因……因偷盗被关在柴房。”
原来,凌羽留给祈安那枚玉佩还是被发现了,如今竟成了罪证。
凌羽眸色骤然转冷又染上几分自责,亲自进入慈幼局,向女使说明玉佩来历,并从腰间解下那枚与祈安玉佩成对的另一只作为证明。
凌羽对女使惊疑的目光视若无睹,只沉声道:“还劳烦女使打开柴房的门。”
身形虽不及女使高,可那通身的气度却让女使不由自主地退后半步,慌忙引路。
女使暗自心惊,这少年明明看着单薄,可那眼神扫过来时,竟让她想起冬日里最利的冰棱。她不敢多言,只得快步带着他们往柴房去。
柴房木门“吱呀”作响的刹那,祈安蜷缩的身子微微一颤。望向门口,正对上凌羽那双映着碎光的眸子。
祈安一时忘了反应,直至青竹气息混着阳光的味道突然笼罩下来。祈安才张了张口:“凌羽哥哥怎么来了?”
忽而又想起什么,委屈涌上心头,眼眶发红,攥住凌羽的衣袖,眼泪“啪嗒”砸在两人之间的干草上:“对不起,玉佩被……被发现了,还被女使收……收走了……”
祈安仰着小脸,柴房透进的微光映着她沾了灰的脸庞。婴儿肥尚未褪去的双颊挂着泪痕,鼻尖哭得通红,一双杏眼蓄着将落未落的泪,睫毛被泪水浸得湿漉漉的,随着抽噎一颤一颤。
凌羽抬手,指腹轻轻拭过祈安的脸颊,将泪痕一一抹去,随即拿出那块玉佩放入祈安掌心,“玉佩拿回来了,以后谁也拿不走它。”
祈安将玉佩紧紧攥在手心,破涕为笑,眼角还挂着未干的泪珠,又听凌羽问道:“可用过饭了?”
祈安撇着嘴摇头:“没有,早饭也没吃。”
凌羽轻抚祈安的发顶,然后转身蹲下。
祈安怔了怔,就听凌羽闻声道:“带你去用膳。她小心翼翼地攀上他的背,这还是自己第一次被人背起。
凌羽稳稳起身,迈步向外走去。祈安将脸贴在他肩头,只觉这宽阔的后背说不出的安稳踏实。
卓中见状,连忙上前:“公子,让属下来……”话音未落,却见凌羽微微摇头。随后一个眼神递来,卓中当即会意,垂首退至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