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一百四十七话 :木鸢奇缘

第一百四十七话 :木鸢奇缘(2/2)

目录

只见墨师傅手法如电,刻刀在木偶间穿梭,每一刀都精准地刻在关节要害。说来也怪,被他刻过的木偶动作立即变得迟滞。

好一个破邪刀法宁瑜赞道,没想到墨师傅还懂得这等秘传技艺。

墨师傅苦笑道:祖上传下的防身之术,没想到真有用上的一天。

就在二人交谈之际,道人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法诀。整片神木林开始剧烈震动,无数枯叶漫天飞舞。

不好,他要强行吸取最后的灵气!宁瑜神色一凛,纵身跃向法坛。

道人大喝一声,铜镜中射出一道黑光。宁瑜不闪不避,双手结印,清喝一声:天地正气,听我号令!破!

一道清光从宁瑜手中射出,与黑光在空中相撞。两股力量相互激荡,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趁此机会,墨师傅带领年轻匠人们开始破坏法坛。他们运用木匠的技艺,精准地拆解着法坛的每一个部件。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墨师傅朗声道,这法坛也是木制,正好让我们练练手艺!

在众人的配合下,法坛很快土崩瓦解。道人见大势已去,想要逃走,却被宁瑜以符箓化作的金锁缚住。

随着法坛被毁,神木林中的邪气渐渐消散。枯木逢春,新芽吐绿,往日的生机正在恢复。

下阙:匠心通灵

解决了神木林的危机后,宁瑜与墨师傅开始着手重振鲁南府的木艺。然而要制作出真正的通灵木器,还需要解决最后一个难题——如何唤醒木魂。

《鲁班书》记载,要制作通灵木器,需要以心驭木,以魂通灵墨师傅叹道,可这其中的诀窍,已经失传多年了。

宁瑜沉思片刻,忽然道: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古木中寻找答案。

他带着众人来到那株千年神木前。虽然邪气已除,但神木仍然显得萎靡不振。

万物有灵,树木亦然。宁瑜轻抚神木的树干,它们见证了千年的岁月,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梦想。要唤醒木魂,首先要懂得与它们沟通。

在宁瑜的指导下,匠人们开始学习与树木交流。他们不再把木材当作死物,而是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块木料。

你们看这木纹,宁瑜指着一块柏木的断面,它记录着这棵树生长的历程。顺应木纹,便是顺应天道。

墨师傅若有所悟:我明白了!以往我们制作木器,只注重外形尺寸,却忘了体会木材本身的特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匠人们改变了工作方式。他们会在制作前静心感受木材的质地,在雕刻时顺应木纹的走向,在组装时注重各部件之间的气息流通。

说来也怪,经过这样的改变,制作出的木器果然多了几分灵性。机关运转更加顺畅,木鸢展翅更加轻盈。

然而要制作真正的通灵木器,还需要一个契机。

这日月圆之夜,宁瑜将众人召集到神木林。

今夜月华最盛,正是通灵的最佳时机。宁瑜道,我们要合力制作一件能够承载鲁南府木艺精髓的木器。

墨师傅取出珍藏的千年沉香木:这是祖上传下的宝物,正好派上用场。

在宁瑜的指导下,匠人们各展所长。有人负责雕琢,有人负责打磨,有人负责组装。更神奇的是,在制作过程中,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的心神与手中的木材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当时钟指向子时,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架精美绝伦的木鸢。这木鸢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作品,它通体流转着温润的光华,每一片羽毛都栩栩如生。

现在,只差最后一步了。宁瑜道,需要以心血为引,唤醒木魂。

墨师傅毫不犹豫地刺破指尖,将一滴鲜血滴在木鸢的眉心。说也神奇,鲜血触及木鸢的瞬间,整架木鸢突然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众人惊叹的目光中,木鸢缓缓展开双翅,发出一声清越的鸣叫,随即振翅高飞,在月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成功了!年轻匠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木鸢飞起的瞬间,整片神木林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枯木逢春,新芽吐绿,往日的灵气尽数恢复。

从此,鲁南府的木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匠人们制作的木器不再只是死物,而是蕴含着天地灵气的艺术品。其中最负盛名的通灵木器,甚至能够与主人心意相通。

临别之日,墨师傅将重新整理的《鲁班书》赠予宁瑜:公子大恩,无以为报。这部经书记载着鲁南府木艺的精髓,望公子善加保管。

宁瑜郑重接过,忽然心有所感:墨师傅可知道,为何木艺能够通灵?

墨师傅沉吟道:老朽以为,是因为匠人将心血与智慧注入了作品。

不仅如此。宁瑜仰望天空,更是因为匠人懂得敬畏自然,顺应天道。这木艺通灵的奥秘,其实就藏在天人合一这四个字中。

离开鲁南府时,正值春分。满城柳絮与木香交织,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宁瑜行出很远,还能听到工坊中传来的清脆刨木声,看到天空中翱翔的木鸢。

他怀中的《鲁班书》微微发烫,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匠心的传承与创新。

木艺通灵,匠心独运。这刨花中的天地至理,或许才是鲁班真正想要传达的真谛。而那片新绿的神木林,正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预示着木艺的光明未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