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计划制定准备行动(1/1)
一名丫鬟在一旁轻轻点头:“大夫放心,我们定会好好照顾林护卫。”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看着昏迷中的林护卫,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
时间在紧张与担忧中缓缓流逝。宇忆初在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前行,她的心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又有对成功的渴望。她知道,此次行动是他们扳倒皇室宗亲的关键一步,她不能失败。
成珏则在府中忙碌地联络着各方势力。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决心。他要让那些忠诚的大臣们相信,他们的行动是正义的,是为了大楚王朝的未来。
苏先生的信也陆续送了出去。他静静地等待着回音,心中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他知道,这场斗争将会异常激烈,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皇室宗亲是否已经得知证据被宇忆初等人获取。如果皇室宗亲有所察觉,他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在这寂静的夜晚,将军府内的气氛却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他们的命运,以及大楚王朝的命运,都悬在了这一线之间。
宇忆初带着侍卫悄然走出将军府,踏入那片深沉的夜色。她回头望了望将军府的大门,心中默默发誓,定要找到指证皇室宗亲的关键证人。成珏则在书房中,铺开信纸,开始给军中旧部写信,每一笔都写得坚定有力。苏先生坐在一旁,闭目沉思,思索着与科举学子团体和文人清流派沟通的最佳策略。此刻,他们都朝着各自的任务前行,然而,前方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希望,还是更深的危机?
一夜过去,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桌案上。宇忆初匆匆赶回将军府,径直走向书房。成珏和苏先生早已在书房等候,三人的眼神交汇,无需言语,便能读懂彼此眼中的坚定。
“我已大致想好了与科举学子团体和文人清流派沟通的方式。”苏先生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虽略显疲惫,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科举学子们满腔热血,一心报国,对皇室宗亲这种卖国求荣的行径定是深恶痛绝。我们只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此举是为了大楚的江山社稷,想必他们定会全力相助。而文人清流派注重名声与气节,我们可将皇室宗亲的罪行详细整理,以义理相劝,让他们意识到若不揭露此等恶行,大楚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们也难辞其咎。”
宇忆初微微点头,认同苏先生的想法,“苏先生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还需考虑如何让他们的造势行动更具影响力,能够真正引起皇上的重视。”
“这一点我也有所考虑。”苏先生轻抚胡须,目光深邃,“我们可让科举学子们在各地学府宣扬皇室宗亲的罪行,发动学子们联名上书,表达对朝廷肃清奸佞的期望。文人清流派则可通过撰写文章、诗词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引导舆论,让百姓们也对皇室宗亲的行为义愤填膺。如此一来,皇上即便想偏袒皇室宗亲,也不得不有所顾虑。”
成珏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眼神中透着坚毅,“那我这边,就尽快与军中旧部以及那些忠诚于皇上的大臣取得联系。只是,这些大臣们平日里大多谨小慎微,要想说服他们在朝堂上共同发声,并非易事。”
宇忆初思索片刻,说道:“将军可先与那些与您私交甚好、且为人正直的大臣沟通,让他们率先表态支持。有了他们的带头,或许能打消其他大臣的顾虑。而且,我们手中有皇室宗亲通敌的关键证据,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只要让大臣们相信证据确凿,他们应该会愿意与我们站在一起。”
成珏微微皱眉,“话虽如此,但证据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在未到合适时机之前,绝不能轻易泄露,以免打草惊蛇。”
“没错,证据是我们最后的王牌,必须妥善保管。”宇忆初点头表示赞同,“我觉得可以先将证据的大致内容告知几位核心大臣,让他们心中有数,同时也能增强他们与我们合作的信心。至于证据的具体内容和存放地点,还是要严格保密。”
商议妥当后,成珏立刻着手准备与大臣们会面的事宜。他精心挑选了几位平日里与自己志同道合、且在朝中颇具威望的大臣,分别写好密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去。信中言辞恳切,详细阐述了皇室宗亲的阴谋以及此次行动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大楚王朝的未来共同努力。
宇忆初则在府中仔细梳理着所有与皇室宗亲罪行相关的线索和证据,将其整理成一份条理清晰的文档,以便在与大臣们沟通时能够更加清晰地说明情况。她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苏先生也离开了将军府,前往与科举学子团体和文人清流派约定的地点。一路上,他心中反复斟酌着与他们沟通的每一句话,思考着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当苏先生来到约定的茶楼时,科举学子团体的几位代表和文人清流派的几位领袖已经在雅间等候。众人相互寒暄后,苏先生便直奔主题。
“诸位,今日邀大家前来,实有要事相商。想必大家近日也听闻了一些关于皇室宗亲的传言,实则这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皇室宗亲为了一己私利,竟与北方草原部落勾结,意图出卖大楚的江山社稷。”苏先生神情严肃,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科举学子们听闻此言,顿时群情激愤。其中一位年轻学子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目圆睁,“竟有这等事!皇室宗亲如此行径,简直是大楚的败类,我等定不能坐视不管!”
文人清流派的领袖们虽没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但脸上也都露出了震惊与愤怒之色。一位年长的文人缓缓说道:“苏先生,此事非同小可,不知您可有确凿证据?若证据不足,贸然行事,只怕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