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李冰(2/2)
商队往来比往年多出三成,集市税赋日日见涨,可谓百业俱兴。”
李方清闻言,唇角微扬:
“很好,陈潢之功,当记一大笔。”
杨荣接着上前半步,铠甲在灯下泛出幽冷光泽:
“兵事方面亦请主公安心。
领地现有常备步骑三千,分驻五座边村,每旬换防一次,斥候远出三十里,至今未见外敌踪影。
粮械充足,士气高涨,只待主公一声令下,即可驰援西南或北境。”
李方清点头,目光转向杨士奇。后者轻抚长须,语气沉稳:
“政务根基已牢。
燕赵镇与雨璇镇的两处政务学堂,首批两百名学员已于上月结业。
经三轮考课,取其忠勤干练者一百三十人,现已分派至各镇各村担任里正、税吏、仓曹等实缺。
老臣每月仍亲赴两处学堂授课三日,确保后来之人皆识主公之令、明燕赵之法。”
李方清听完,缓缓舒出一口气,眼底掠过欣慰与锋锐交织的光:
“三位各司其职,领地内外井然,我心甚慰。”
李方清神色一肃,目光扫过三杨:
“公主殿下把赈灾重任交到燕赵钱庄的王室基金会,此事关乎数十万灾民,也关乎王国颜面。
单凭我们几人,撑不起这么大的盘子。”
杨士奇当即拱手,眉宇间满是郑重:
“主公所言极是。
赈灾要调粮、雇工、修渠、防疫、通商,每一环都需专人统筹。
属下建议——即刻召集领地内所有可用之才:
水利、农事、账房、仓曹、医官、工师,乃至熟悉商路的行脚,一并到会,共拟条陈。”
杨荣重重颔首,铠甲轻响:
“人多主意多,也能防疏漏。
把各村镇的里正、工坊的老匠、学堂的先生都请来,谁有长处谁上席,总比咱们闭门造车强。”
李方清点点头:
“好,把我们领地的所有人才都集结在这里。”
燕赵领主府的议事厅从未像今日这般灯火通明。
朱漆大门自辰时敞开,直至午后仍未阖上。
檐下的铜铃被秋风吹得叮当作响,像是为这场百年难逢的盛会伴奏。
最先抵达的是一身短褐的许褚,铜铸般的肩背几乎把门洞堵住;
他身后,杜康抱着一坛未启封的“醉仙楼”初酿,酒封上的朱砂还湿着。
黄道婆与嫘祖并肩而入,一人袖中卷着新织的斜纹番布,一人指尖缠着雪色蚕茧;
欧冶子则把一只狭长的乌木匣抱在胸前,匣缝里透出的寒意让侍卫们不自觉退开半步。
须发皆白的华佗提着药箱,箱角系着一束新晒的艾草;
宋慈的袖口仍沾着验尸的苏木水迹,却先向华佗作揖,互道“久仰”。
鲁班把一只巴掌大的黄杨木斗拱模型放在案几中央,指尖一拨,层层飞檐竟自行展开,引得胡雪岩俯身细观,连道“可化银钱”。
秦良玉卸了银甲,只着月白劲装,腰间双剑却未解;
陆羽捧茶而入,一盏“燕赵雪芽”分赠众人,茶香冲淡了廊下的铁锈与松脂味。
妇好、陈潢、李春、郑国……最后进来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老,一色的青布长衫,却掩不住满袖书卷气;
李存孝与沈万三押后,一个按剑,一个捧账册,像两尊门神。
人到齐了,厅中却出奇地静。几十双眼睛同时望向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