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苏小小(2/2)
只要心里干净,便都值得尊重。”
苏小小鼻尖一酸,眼眶微红。
李方清抬手,像兄长般轻轻拍了拍她的发顶:
“若将来你愿意登台唱一曲,我燕赵的鼓乐为你和声;
若你只喜欢调香算账,那便让香味与算盘声替你起舞。
路在你脚下,不在别人嘴里。”
少女怔了半晌,忽地抿出一个极浅的笑,像雪里第一朵迎春花,小声却坚定:
“那……那我就先把算盘打得更响,让歌舞留在心里。”
李方清莞尔,起身朝窗外一指:
“等回到领地,我让他们给你留一排最好的看台。
等你长高了、想唱了,再上去唱给我们听。”
窗外风铃轻响,像在替未来的歌声先拍一记节拍。
李方清询问:
“你在克连王国待了多久呀?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下这边的风俗?”
苏小小连忙紧张的摆手:
“主公,我也才刚刚来到这个城,没几天。”
李方清见她局促,温声安抚:
“别急,我只是想听听本地人的看法。
哪怕只待几天,也总比我这外来客懂得多些。
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好坏都无妨。”
苏小小攥了攥袖口,深吸一口气才开口:
“我只在临河城转过,别的郡县都没去过。
可这几日也听码头工、客栈掌柜和赶集的大婶们闲聊,零零碎碎记了一些:
最大的节日是“河灯祭”,每年夏末最后一个月圆夜,全城把写了愿望的小木牌系在纸灯里放进临河,让水把愿望带向王都。
谁家的灯漂得最远,来年就能得好运。因此那几天,河面上像撒了一河星子。
男女成亲前,男方要送“三木”——一块临河香樟雕的小舟,象征同舟共济;
一截红杉木的发簪,寓意长青;
再配一罐临河香熏蜡,表示日子红火。
女方回礼则是亲手织的“水纹带”,纹样越复杂,说明姑娘手越巧。
临河人不把筷子竖插在饭里——那是给亡人上供的架势;
也不许把空壶口对人,说是会把“财运”倒给别人。
还有,渔民清早出船前,若听见乌鸦叫,必要往船头撒一把米,把晦气“喂”给河神。
这里靠水吃水,家家户户会腌“河鲜酱”:
小鱼小虾加盐、野蒜、紫苏,封坛三个月,开盖拌饭极鲜。
只是味道冲,外地人第一口常被呛得流泪。
甜口喜欢用槐花蜜,深秋采最末一批,颜色琥珀,带一点微苦回甘。
码头上讨价还价,手掌在袖子里捏指节——
食指压拇指是“六”,中指压是“七”,就这么悄悄把价钱谈妥,旁人听不出门道。
说到这儿,苏小小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发:
“就这些零碎,不知有没有用。若公子想知道更细的,我可以再去问码头管事和卖蜜的老婶。”
李方清听得认真,眼底含笑:
“已经很有用了。风俗就是一条条细小的线,串起来就是一张网。
你帮我抓住了这几根线头,剩下的我自会补全。”
苏小小抿了抿唇,认真回忆后才轻声答道:
“若说临河城最拿得出手的,当属河滩林地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