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 第423章 工匠协会

第423章 工匠协会(2/2)

目录

协会章程由两位巨匠共拟,简明而严:

一曰分级。

学徒、初级、中级、高级,四级递进,各配铜章一枚,悬于腰侧,章面刻工匠名号与等级,亮银为学,青铜为初,赤铜为中,鎏金为高,一目了然。

二曰考核。

每季一评,分三项。学徒能独制犁铧、修石碾,可晋初级;初级能改良水车、铸百炼刀,可晋中级;中级须创一新器,或带徒五人,可晋高级;高级则须年出三器、授徒十人,方保金章不坠。

三曰互学。

每月朔日,两城协会各开技艺讲习。上午鲁班讲榫卯斗拱、车船机关,下午欧冶子示火候锻法、百炼成钢;夜间灯火通明,木匠铁匠石匠围案而坐,把各自难题抛上台,众人七嘴八舌,常有灵光乍现,笑声与锤声交响。

四曰巡训。

每岁仲春、仲秋,高级工匠分组下乡,赴各镇村授短期班。燕赵城高级铁匠去采菊城,教农人修镰淬锄;采菊城高级石匠来燕赵城,教矿工凿孔破壁;木匠则两头跑,教造水轮、风车、折叠云梯。学徒期满,由协会颁出师铜章,可自立作坊,亦可留会晋升。

章程既立,两城铁砧声昼夜不息。

燕赵城原只有中级铁匠九人,一季之后,新晋高级者三人,能铸百炼横刀,刃口可断发;

采菊城木匠创出脚踏双轴纺车,效率翻番,织女笑逐颜开;

石匠更以当地青灰岩,雕出榫卯石拱,桥身不用灰浆,单块拼插,坚固胜铁。

李方清每季亲赴讲习,坐于末席,听工匠争论火候、榫卯,常于夜半命人记录新得。

他笑曰:

昔日我提兵克敌,今日听锤声亦胜鼓声。

两城工匠得此制度,技艺日进,物产互通:

燕赵精铁输采菊,采菊良木、粮米输燕赵;

各镇农具一新,矿车改良,水轮不息。

百姓笑言:

昔日镇里缺啥,得跑百里买;

如今缺啥,找协会——铜章一亮,好货自来!

更兼培训所出学徒,散入各村镇,小修小补不出村,大工大器赴城会,匠有其所,民得其便。

燕赵领地内,锤声、锯声、石凿声,此起彼伏,与田野牧歌、市井叫卖交织,汇成一曲前所未有的繁庶交响。

鲁班抚须笑曰:

匠分四等,技有八荒,此曲无尽,当与领地同长。

欧冶子举锤应和:

铁砧作鼓,星火为弦,燕赵之治,自此坚不可摧!

李方清在工匠协会之外,又陆续把“软手艺”也纳入掌心。

他先请黄道婆与嫘祖出面,在燕赵城旧织造府挂起“纺织协会”乌木牌。

两城之内,凡与纱锭、织梭、染缸打交道的妇人,农闲便入坊学艺,农忙仍下田稼穑,机杼与犁铌轮换,不误收成。

黄道婆教“错纱配色”与“脚踏三锭”,嫘祖传“提花结本”与“双面绣”。

轮训之后,一人可抵昔日三人功效,产量反增,织女们笑称“抱娃也能听锤声”。

随后,他又把杜康与陆羽请到采菊城临江旧仓,挂牌“茶酒协会”。

杜康定下“五蒸五酿”法,严令酒坊逐日记录曲蘖、火候、水质;

陆羽携“煮茶三沸”图,遍访茶肆,规定“晨采午制,隔夜作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