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算账(2/2)
李方清看看两人,又看看那些刺目的赤字,终于乖顺地点头,像面对严师的学童:
慢慢积攒,慢慢积攒......我听你们的。
窗外月色正好,银辉洒在庭院新铺的青石板上,也洒在他微微低垂的肩头。
曾经挥金如土、意气风发的领主,此刻安静而谦和——
他明白,再宏伟的蓝图,也需一砖一瓦、一铢一两地夯实。
燕赵的未来,不止在号角与铁骑,也在算盘珠与库银的叮当中,慢慢积厚成势。
大厅内灯火通明,长案上摆着新摘的葡萄与温热的米酒,空气里飘着淡淡果香。
李方清引着管仲与胡雪岩进门,抬手示意众人入座,自己则快步走到主位,目光灼灼地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杨荣、杨溥、杨士奇、宋慈、李存孝、许褚、妇好、秦良玉、张仪,皆已齐整在座,案前摊着笔墨与简册,显然早有准备。
张仪先起身,朝李方清一拱手,声音清亮:
主公,近日周边十余自由村镇派来密使,愿归顺燕赵。
他们见我们两城繁荣、商路畅通,又闻纺织协会茶酒协会之利,早已心动。
李方清点点头,十指交叉置于案前,语气从容:
我既晋一等伯爵,领地自当扩张。凡愿来投者,我一律欢迎——但规矩必须照我们的来:
学堂、协会、度量衡、律条,一样不能少。
想享繁华,就得守繁华的法度。
杨士奇随即起身,展开一幅新绘的边境草图,指着上面三个用朱笔圈出的镇名:
目前,黑石镇、青槐镇、白水镇已正式递表,愿为附属。
三镇共辖二十一村,人口合计八千余。
因地处边陲,我朝与克荣之民杂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正合我们融众为一之策。
他说到此处,略一停顿,抬眼扫过众人,又道:
我已按旧例,向三镇各派一名镇抚吏、两名法曹生,并抽调各村骨干三十人,分批来燕赵学院受训。
课程三月一期,首月学律例、算筹,次月学政务、仓廪,末月随六曹实习。
结业后,优秀者留任各村或,余者回镇协理。
如此,换血而不伤筋,既稳又速。
李存孝抬手补了一句:
三镇壮丁,我可择其精锐,编为附庸卫,每镇三百,轮番来采菊城受训,既增兵源,又安其心。
妇好亦笑言:
纺织、医药协会,亦可下乡设,教他们女眷纺纱、养蚕、辨药,让归顺的百姓真正尝到甜头,免得心里发虚。
李方清静静听完,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即朗声总结:
好!三镇既来,便是燕赵人。
张仪,你负责与各村长老续签归附文契,条文要细到度量衡、婚丧嫁娶;
宋慈,法曹生授课再加《刑名案例》,让他们知法畏法;
华佗,医药下乡先行,免费义诊一月,收心也收名;
鲁班、欧冶子,各派中级匠师,帮他们修水车、筑粮仓,先解春播之忧。
他抬眼扫过管仲与胡雪岩,语气一转,含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