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冷面将军宠妻日常 > 第29章 诗词唱和

第29章 诗词唱和(1/2)

目录

将军雷霆震怒,血洗门户,如同一场凛冽的寒风,瞬间涤荡了镇北侯府内积年的沉疴与暧昧。

府中上下,从管事到杂役,无不对永宁公主生出了真正的敬畏之心,再不敢因她年轻或不得宠而有丝毫怠慢。

永宁也借此契机,在霍忠的辅佐下,开始真正接手管理府中庶务,虽琐碎繁忙,却也有条不紊,渐渐摸清了门道,府中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府外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却并未因她在府内立威而彻底平息,只是变换了花样。

先前是诋毁她品行不端、干涉外务,如今却又开始流传她“手段凌厉”、“心机深沉”,借侯爷之手铲除异己,稳固地位云云。

永宁听闻,只觉可笑又可悲,索性充耳不闻,只专注于眼前之事。

这日,京中颇具清名的“松雪诗社”递来帖子,邀请镇北侯夫人赴一场冬日赏雪诗会。

这诗社成员多是些不慕权势、寄情山水的文人墨客,亦有些颇具才名的寒门学子,在京中风评甚佳,与各方势力牵扯不深。

永宁本欲推辞,她如今对这类聚会已是心生倦怠。但转念一想,总是困守府中,难免耳目闭塞,出去走走,听听这些清流文士的言论,或许能对朝野舆情、民间疾苦有更真切的了解,而非总是透过权力斗争的棱镜去看待一切。

她征询了霍凛的意见。

霍凛只淡淡瞥了帖子一眼,道:“夫人自行斟酌即可。”语气虽依旧平淡,却已不再是全然的不闻不问,隐隐有了几分将她视为可自行决断事务的“合伙人”的意味。

永宁最终决定前往。她依旧低调行事,轻车简从。

诗会设在城西一处景致清幽的别业,梅雪相映,确实雅致。

与会者果然多是些布衣文士或品级不高的闲散官员,见永宁到来,虽恭敬行礼,却并无多少谄媚之态,态度大多从容平和,这让永宁稍稍放松了些。

诗会流程无非是赏景、品茗、即兴赋诗。永宁静坐一旁,并不多言,只默默听着众人吟咏。

这些诗词或咏雪梅之高洁,或叹时光之流逝,或抒个人之襟怀,虽不乏精巧之作,但大多未能跳出风花雪月的窠臼。

然而,轮到一位身着半旧青衫、面容清癯、目光明亮的年轻书生时,情况却有所不同。那书生并未急于吟诵,而是沉思片刻,方才缓声吟道:

“彤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风沉郁顿挫,气势磅礴,竟是一首极为出色的边塞诗,诗中描绘的战场肃杀、将士悲壮,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与先前那些柔靡之作截然不同。

众人皆是一静,随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声。

永宁亦是心中一震,这诗中的意境,竟与她脑海中想象的霍凛所处的边关沙场如此契合。那“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壮阔,“塞上燕脂凝夜紫”的苍凉,“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决绝,让她仿佛看到了那个男人在铁与血中搏杀的身影。

她不由得多看了那书生几眼。

只见他神色平静,并无得意之色,眼神清澈而坚定。

诗社社长笑着介绍道:“夫人,这位是沈墨沈公子,乃今科举子,虽暂未得功名,却才华横溢,尤擅策论时文,针砭时弊,常有真知灼见。”

沈墨起身,向永宁拱手一礼,不卑不亢:“学生拙作,贻笑大方了。”

永宁颔首回礼,忍不住赞道:“沈公子此诗,金戈铁马,气韵沉雄,非亲身经历者不能道也。公子曾去过边关?”

沈墨微微一笑,摇头道:“学生一介书生,未曾亲临战阵。只是常读史书兵策,又听闻些边关将士事迹,心向往之,故作此想当然语,让夫人见笑了。”

他语气坦诚,毫无虚饰,更显其心性磊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