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食堂的机遇(2/2)
我不能喧宾夺主,尤其是在老师傅面前。提出想法可以,但执行必须尊重现有的权威。
杨师傅看了我一眼,眼神里似乎少了几分之前的淡漠,多了点别的什么。
李副处长很高兴:“行!那就这么定了!晚上小食堂,就按这几个菜准备,再加个红烧肉保底,弄个鸡蛋汤。老刘,杨师傅,还有何雨柱,你们多用点心,要是领导满意,我给食堂请功!”
李副处长又交代了几句,满意地走了。
刘班长看向我和杨师傅:“杨师傅,晚上这桌,你看……”
杨师傅言简意赅:“何雨柱,你负责备料,白菜心按你说的弄,里脊丝你切,上浆。土豆丝你切,漂洗。炸酱的肉末你剁。我来看火候调味。”
这是给了我极大的信任和展示机会!备料是基础,但切工、上浆、剁馅这些,直接关系到成菜的口感。
“是!杨师傅!我一定仔细弄!”我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答应。
刘班长也点点头:“好好干,别出岔子。”
整个下午,我都泡在食堂后厨,心无旁骛地准备晚上的接待菜。切白菜心只取最嫩的部分,里脊丝切得比头发丝还细,均匀上浆。土豆丝切得细如牛毛,在水里漂了又漂,直到水清。剁肉末更是用足了力气,剁得细腻均匀。
杨师傅在一旁看着,偶尔出声指点一两句,比如“浆稍微厚了点”、“漂洗时间够了”。我一一记下,立刻调整。
傍晚,小食堂开火。杨师傅主勺,我负责传递食材,观察火候。麻酱白菜心清爽脆嫩,芝麻酱香气浓郁;滑熘里脊丝嫩滑爽口,咸鲜适口;椒盐土豆丝金黄酥脆,椒盐味恰到好处;小碗干炸的炸酱油亮酱香,配上黄瓜丝,别有一番风味。连保底的红烧肉,杨师傅也做得格外软烂入味。
菜端上去后,没多久,李副处长就满脸红光地走了进来,用力拍了拍刘班长的肩膀:“老刘!杨师傅!还有何雨柱!好!太好了!领导们非常满意!尤其是那个麻酱白菜心和滑熘里脊丝,夸咱们食堂有水平,懂得粗粮细作!给你们食堂记一功!这个月奖金有盼头了!”
刘班长和杨师傅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食堂其他帮厨也高兴地议论起来。
李副处长特意走到我面前,赞赏地看着我:“何雨柱,没想到你还有这心思!不错!脑子活络,是块干食堂的料!好好跟杨师傅学,前途无量!”
“谢谢李处长鼓励!我一定努力!”我赶紧表态。
李副处长又勉励了几句,哼着小调走了。
食堂里气氛热烈,大家看我的眼神彻底变了。以前或许觉得我只是个力气大、有点愣的学徒,现在却多了几分佩服和认可。能想出领导都夸赞的菜式,这可不是光靠力气就行的。
刘班长当众宣布:“何雨柱今天表现突出,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食堂争了光。从这个月起,他的学徒工工资,往上提一级!”
食堂里响起一阵小小的欢呼和掌声。
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工资提一级,意味着每个月能多几万块(旧币)收入,对我和雨水的生活是个不小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我成功地在厂领导面前露了脸,在食堂站稳了脚跟,初步打开了局面。这比跟易中海在院里勾心斗角,实在得多。
下班回到四合院,天已经黑了。刚进中院,就看见易中海站在他家门口,阴影遮住了他大半张脸,看不清表情。但他肯定听说了食堂的事。厂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这种露脸的事。
他没说话,只是那么站着,像一尊沉默的雕像,散发着冰冷的压力。
我没理会,径直回了屋。
雨水已经睡了,小脸上带着恬静。我给她掖了掖被角,心里充满了干劲。
厂里的路,算是初步走通了。但院里的麻烦,绝不会因为我在厂里露脸就消失。易中海那阴沉的眼神,贾张氏之前的试探,都预示着风波将至。
而且,那本工作证的疑云,依旧笼罩在心头。厂人事科……看来必须去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