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最懒的施工队,老兵张国栋前来报到!(2/2)
“明白了!”十几个人齐声怒吼,声音震得院子里的树叶都仿佛在颤抖。
镇政府的干部们被这声势吓得一哆嗦,连孙大海和李卫国都不由自主地站直了身体。
“好!”张国栋大手一挥,“工具在哪?分组!一班负责翻地、起垄!二班负责改良土壤、铺设管线!我和班长去研究图纸,规划种植区!行动!”
一声令下,这支“突击队”瞬间化作一台精密的机器,高效地运转起来。他们根本不需要陈光明去分发工具,自己就冲到库房,一人一把锄头、铁锹,动作整齐划一。
接下来的一幕,彻底颠覆了在场所有人的认知。
只见一班的七八个汉子,排成一排,锄头举起的高度、落下的位置、翻起的土块大小,都惊人的一致。他们嘴里喊着低沉的号子,一步步向前推进,那片坚实的土地在他们面前,就像一块豆腐一样被轻松切开。效率之高,场面之震撼,让旁边那些原本还想上去搭把手的干部们,一个个都自惭形秽地放下了手里的工具。
二班的人则更有技术含量。他们从角落里找来沙土、草木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地撒在新翻的土地上进行改良。还有两个人,竟然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废弃的塑料管,开始设计简易的灌溉系统。
张国栋则和另一位看起来像是工头的老兵,拿着江澈随手画的草图,在地上比比划划,嘴里念叨着“向阳坡种果蔬”、“背阴处种耐阴花卉”、“这个角落要留出来做个休息区,用碎石子铺上”……那专业程度,比规划所的科班生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整个工地,不,整个后院,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却又没有一丝混乱。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配合默契,行动力爆表。
镇政府的干部们,彻底沦为了观众。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感觉自己不是在镇政府的后院,而是在某个大型基建工程的现场。
“这……这哪是施工队啊,这简直是工兵营啊!”一个年轻干部喃喃自语,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陈光明张着嘴,半天没合拢。他刚才还想着怎么组织协调,现在看来,自己那点三脚猫的组织能力,在人家面前,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他看向江澈的眼神,已经从敬佩,升级到了近乎膜拜的程度。
这位江主任,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连这种队伍都能叫来?而且还是分文不取,随叫随到!
李卫国和孙大海站在远处,同样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老孙,”李卫国捅了捅身边的孙大海,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我算是看明白了。小江这小子,他根本就不是在找人干活。”
孙大海背着手,双眼紧紧盯着那群干劲十足的老兵,又看了看站在一旁,仿佛置身事外、一脸平静的江澈,缓缓地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如海。
“他找的不是施工队,是人心。”孙大海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他之前解决了退伍老兵的抚恤金问题,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拥护。现在,他把这些老兵请过来,参与我们镇政府的建设,这叫什么?这叫‘军民鱼水情’,这叫‘共建美好家园’!”
李卫国瞬间恍然大悟,只觉得后背一阵发麻。
是啊!他们只想着怎么应付县长的检查,怎么搞一个“亮点工程”。而江澈,从一开始的布局,就已经跳出了这个层次!
他提议搞“减压生态角”,解决了“关爱干部”的问题。现在,他又请来退伍老兵,解决了“军民共建”的问题。一个看似简单的后院改造,被他硬生生地上升到了人文关怀和政治高度两个层面!
明天县长来了,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菜地,更是一副官民和谐、军民一家的生动画面!这背后的政治意义,比一百个亮闪闪的工程模型都重得多!
“可怕……真是可怕……”李卫国看着江澈的背影,由衷地感叹,“我们还在第一层,他……他已经站在大气层了!”
孙大海没有说话,只是眼神愈发复杂。他想起之前扶贫数据的事,想起民政办刘富贵的事,再到今天这神来之笔。他越发肯定,这个叫江澈的年轻人,身体里住着一个运筹帷幄、洞察全局的老灵魂。
他不是在解决问题,他是在创造政绩,用一种他们想都想不到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将所有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此刻,被两位领导在心中拔高到无限程度的江澈,正靠在一棵歪脖子树下,打了个哈欠。
他看着那群效率惊人的老兵,心里无比满意。
专业!省心!
这下好了,活儿有人干了,而且干得又快又好。他这个“总指挥”,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摸鱼了。
他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准备眯一会儿,天亮了直接验收成果就行。
然而,他刚闭上眼睛,张国栋就拿着一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图纸,大步流星地向他跑了过来。
“报告总指挥!初步施工方案已经出来了,请您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