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青龙镇的庆幸,孙书记的后怕!(2/2)
但他知道,此刻,任何的解释和否认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继续装下去。
他缓缓抬起头,迎上两位领导的目光,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脸上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无奈和沧桑的微笑。
这个表情,是他上一世跟着省厅大领导学来的,专门用在“功劳太大,不便明说”的场合。
“两位领导,”江澈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沉稳,“现在最重要的,是立刻安排干部下村,安抚好下游村民们的情绪,告诉他们问题已经从根源上解决了,请他们相信政府。另外,也要主动和县里、以及省调查组联系,全力配合好后续的善后工作。至于这件事是怎么解决的……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不是吗?”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既体现了高瞻远瞩的大局观(安抚群众,配合上级),又流露出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超然。
孙大海和李卫国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撼和了然。
成了!
这小子,他默认了!
孙大海看着江澈,心中翻江倒海。
他之前只觉得江澈是个福将,是个能解决具体问题的“高人”。从水泥厂改制,到古桥保护,江澈总能出奇制胜。
可今天这件事,让他对江澈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这已经不是“术”的层面了,这是“道”的层面!
他不仅能解决问题,他还能预见危机,并且能用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从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维度,来化解危机!
借省委书记的手,来解决邻县的污染;用一场环保风暴,来化解本镇的一场上访危机。这种手笔,这种格局,别说他一个镇,就是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有几个人能做到?
他到底是怎么联系上省里的?他背后,到底站着什么人?
孙大海不敢再想下去了,他感觉自己再想下去,晚上会睡不着觉。他只知道,自己之前对江澈的判断,错得离谱。
这不是什么福将,这是一尊真正的“大神”!是青龙镇的定海神针!
李卫国的内心戏同样丰富。他想起自己当初还想给江澈穿小鞋,不由得一阵后怕。幸好自己悬崖勒马,及时转变了态度,否则,以这位“大神”的手段,自己这个镇长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现在看江澈的眼神,已经从欣赏,变成了敬畏,甚至带着一丝……恐惧。
他觉得,江澈不是在保护他们,而是在下一盘大棋。而他们,只是这盘棋上,被顺手保下来的两颗棋子而已。
“小江说得对!”孙大海猛地一拍大腿,一扫刚才的阴沉,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过程不重要,结果最重要!老李,你马上召集所有班子成员开会,传达精神,安排工作!我亲自带队下村,一定要把后续工作做扎实了!”
“好!”李卫国也立刻站了起来,精神抖擞。
压在心头的那块巨石被搬开了,两位领导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
江澈也跟着站起身,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总算,又糊弄过去了。
他只想赶紧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会议室,回家补个觉。
就在他准备告辞的时候,孙大海却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笑容满面,语气亲切得像是在对自己的子侄说话。
“小江啊,别急着走。这次,你又为我们青龙镇立下了天大的功劳。我和老李商量了,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这样,你那辆二八大杠也太破了,明天,我让司机班给你配一辆摩托车,以后下乡走访也方便。”
“不不不,孙书记,这太……”
“哎,就这么定了!”孙大海不容他拒绝,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充满了深意,“这是你应得的。好好干,青龙镇的未来,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
看着孙大海和李卫国那充满“信任”和“期许”的眼神,江澈欲哭无泪。
他知道,自己在这条被动升迁的路上,怕是又要被人狠狠地推上一把了。
而此刻,省城,省报集团。
总编王海山看着报纸头版上,关于“环保风暴席卷灵水县”的报道,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报道里,对发现问题的过程一笔带过,只说是“根据群众匿名举报线索”,而将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了雷厉风行的省联合调查组头上。
一个年轻的编辑兴奋地跑了进来:“王总,大消息!咱们报社的周毅,因为在这次‘风暴’行动中‘表现突出’,被省里点名表扬了!现在外面都说,他就是那个第一个发现问题的英雄!”
王海山点了点头,眼神却飘向了窗外。
英雄?
他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一个在电话里声音平静,却能掀起滔天巨浪的年轻人。
真正的英雄,此刻又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