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皇帝的第二次注视(2/2)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来,眼神中透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臣云逸,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云逸依足礼数,大礼参拜。
“平身吧。”景和帝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
他走到书案后坐下,目光落在云逸身上,仔细打量了一番,才缓缓开口:“朕听闻,昨日你在荣亲王府,又立了一功?”
果然是为了这事!云逸心中念头飞转,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与“困惑”:“陛下明鉴,昨日王府确有变故,但……立功之说,臣实不敢当。臣当时惊慌失措,未能护驾周全,已是失职,岂敢言功?”他决定继续发挥“老实人”本色,把水搅浑。
景和帝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笑意,似乎看穿了他的小心思,却并未点破。“惊慌失措?朕怎么听说,有人眼疾手快,一颗……盐炒花生米,便化解了危机?”他语气平淡,却如惊雷在云逸耳边炸响。
连用的是花生米都知道?!云逸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这皇帝的眼线,也太恐怖了吧!荣亲王府里到底有多少人是领双份薪水的?
他连忙“扑通”一声又跪下了,这次带上了几分真实的慌乱:“陛下恕罪!臣……臣当时只是……只是手滑!对,手滑!绝无他意!臣岂敢在王爷面前放肆?请陛下明察!”他心里疯狂吐槽:“完了完了,这下是不是算御前失仪?会不会被拉出去砍了?早知道当时就该老老实实坐着看戏!”
看着云逸这“吓得”语无伦次的模样,景和帝脸上的笑意似乎浓了一分,他摆了摆手:“起来吧,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临危不乱,反应机敏,这是好事。若非你那一‘滑’,皇弟恐怕真要受些惊吓了。”
云逸这才“惊魂未定”地站起身,偷偷抹了把冷汗,心里嘀咕:“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这皇帝说话大喘气,吓死个人。”
“你入京也有些时日了。”景和帝话锋一转,不再提王府之事,“在兵部武选司,可还适应?”
“回陛下,承蒙陛下洪恩,徐大将军及部内同僚关照,一切安好。只是臣才疏学浅,于文书案牍之事,尚需多多学习。”云逸小心翼翼地回答,标准的官场套话。
“嗯。”景和帝不置可否,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云逸,你可知,朕为何要将你放在武选司?”
云逸心中一震,知道关键问题来了。
他沉吟片刻,谨慎答道:“陛下天恩,是让臣熟悉部务,历练才干。”
“历练才干是一方面。”景和帝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人心,“另一方面,朕也希望你这一双从北境沙场下来的眼睛,能帮朕看看,这兵部,这武官铨选之地,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云逸头皮有些发麻,这话里的意思可就深了。他不敢接话,只是垂首恭立。
“有人跟朕说,你近日在武选司,颇为‘勤勉’,翻阅了不少旧档?”景和帝的语气依旧平淡,却让云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是……臣愚钝,只能靠多看多学,方能不负圣恩。”云逸感觉自己的后背又快湿了。这皇帝怎么什么都知道?他在武选司翻卷宗,难道也有人时刻盯着汇报?
“勤勉是好事。”景和帝点了点头,似乎只是随口一提,并未深究,“不过,有些陈年旧事,如同乱麻,牵扯太多,反易迷失其中。有时候,跳出局外,或许能看得更清楚。”
跳出局外?云逸心中一动,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皇帝这是在……点拨他?让他不要只盯着过去的卷宗,要从更宏观的层面去看问题?还是暗示他,调查的方向可以更灵活?
“臣……谨记陛下教诲。”云逸恭敬应道,心里却开始活络起来。
景和帝看着他,最后说了一句:“云逸,你年纪尚轻,前程远大。朕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份……嗯,‘手滑’的机敏,但也莫要忘了,何为臣子之本分。去吧。”
“臣,告退。”云逸躬身退出暖阁,直到走出很远,才感觉那无形的压力渐渐消散。
回兵部的路上,云逸反复咀嚼着皇帝的话。
第二次面圣,时间不长,但信息量巨大。
皇帝显然对他的动向了一如指掌,既肯定了他的“机敏”,又隐晦地提醒了他调查的界限和方向,最后那句“臣子之本分”,更是意味深长。
“跳出局外……本分……”云逸琢磨着,“意思是让我别光在故纸堆里扒拉,要放眼整个大局,但又不能越界?这尺度可真难拿捏……当个忠臣良将可真不容易,还得会猜谜语。”
他摇了摇头,将这些纷乱的思绪暂时压下。
无论如何,皇帝这次召见,至少表明他目前还在安全区内,甚至可能得到了某种默许。
而体内那滴缓缓旋转的“真元之雨”,也让他面对这些风云变幻时,多了几分底气和从容。
“不管了,先把眼前这关过了再说。至少……皇帝没因为我用花生米砸人而砍我的头。”他自我安慰地笑了笑,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