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河东与河西的故事 > 第132章 稚子鸣冤惊世论,慈母释理悟人生

第132章 稚子鸣冤惊世论,慈母释理悟人生(2/2)

目录

至于书讲的是真是假,故事内容是对还是错,从不会有人过问。

只有你小海今天说了和他所讲的不太对路子的话,但他也不会计较你的。

因为他知道:绝大多数人听的是热闹,是为消遣。

哪有像你这样想听出门道,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呢!

假如像你这样的人多几个,你二大伯这书就难讲了,工分也就没法挣了。

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淡然的平静和嬉戏。

“他讲秦香莲的苦,讲得比黄连还苦三分。

讲陈士美的恶,讲得比砒霜还毒七分。

听书的人,跟着骂陈世美,跟着可怜秦香莲,心里的那点憋屈,就随着这哭骂散了。

听完了,散场了,日子还得照常过。书是书,日子是日子。”

永海似懂非懂,只觉得母亲的话像一股温水,慢慢熨平了他心中那些激烈翻腾的情绪和委屈。

他轻声嘟囔:“可是……陈士美……他……”

“他也有他的难处,是不是?”

昊文兰轻声应道,语气中没有惊讶,只有了然。

“陈世美像只高飞的鸟站在那高高的枝头,风大得很,一步走错,脚底下就是万丈深渊。

前头是结发妻儿的情分债,后头是驸马爷的荣华富贵,哪条路都烫得厉害。

不认,是良心在磨刀;认了,富贵也变成了催命的符。

包龙图那把铡刀快得令人心惊。

但世上有些疙瘩,一刀也解不开。

要是硬铡开了,流出来的也不一定是干净的血,是夹杂着悔恨、恐惧和无奈的痛。”

她顿了顿,望着儿子那懵懂又专注的神色,轻轻伸出手,抚摸着他额前被雨水打湿的一缕发丝,动作温柔得像怕碎了什么似的:

“你能听懂这层意思,能为他掉眼泪,这不是坏事。

说明你心里不光长着眼睛看人前的光鲜,还长着耳朵听人背后的叹息,长着鼻子闻人心里的苦味。

这比背一百本圣贤书还要强,这叫懂世明理。”

“懂世明理……”

永海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

灶膛里,一块松木柴“噼啪”爆出几道火星,映亮了他那还未完全平息的波澜和一丝懵懂的领悟。

手腕上那圈灰扑扑的红绳,在火光的映照下,似乎也短暂地闪烁了一下。

雨终于断断续续地下了两天,直到一个黄昏时分,天边才渐渐露出几缕微弱的霞光。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腐草被浸透后散发的清新气息,带着一丝凉意。

庄子里闷闷不乐的气氛也随着天气的转晴逐渐散去,生机开始复苏。

姬永海刚帮着母亲把院子里积存的泥水舀出去,就听见院墙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点讨好的笑意:

“文兰嫂子?忙着呢?”

那是招吉如,孩子的四姑父,也是儿子小海未来的老丈人。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却熨烫得整整齐齐的蓝色布衣,这是他在公社粮管所当炊事员的标志。他手里拎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小帆布袋,笑容满面地站在篱笆墙外。

“四姑父来了?快进来坐。”昊文兰立刻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油污,脸上带着一贯的客气笑容。

“不了不了,打个招呼就走。”

招吉如摆摆手,目光却越过昊文兰,直直落在永海身上,那眼神热切得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刚下班,顺路过来看看小海。”

他一边说,一边快步走过来,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皱纹也都舒展开来。

永海下意识地往母亲身后缩了缩,心里泛起一丝不安。

对这位四姑父,他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每次见面,总少不了那点“心意”。

果然,招吉如的大手已经伸了过来,不由分说地抓住了永海的小手。

永海感觉掌心一凉,一个硬硬的小圆片已经被塞了进去。

“拿着,小海!买块糖,甜甜嘴儿!”

招吉如低声说,语气中带着点神秘的笑意,俯身在永海耳边。

“别告诉你娘!这是咱爷俩的小秘密,知道不?”

他挤了挤眼睛,脸上的笑容中多了一份大人的恩赐与强势。

这份温暖与亲昵,虽带着点成人的心思,却也让永海心头一暖。

他知道,这份“秘密”,在这片土地上,是一种无声的守护,也是一份深藏心底的关爱。

未来的日子里,他会逐渐明白,这份细腻的情感,才是他成长中最珍贵的财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