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尽兴而归(1/2)
李远志和钱玲对视一眼,心里不禁有些疑惑:“爸妈和向阳一直都住在苏家,冯纤又是冯巧的外甥女,还有,以前有什么事儿,也都是到苏家去商量的啊!今天这是怎么了?难道这段时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吗?不可能啊!”
于是他试探着问道:“为什么不去苏大哥家啊?是怕打扰他备考吗?”苏建国的成人高考也是这个月,还是李远志亲自来通知的,时间是二十七号和二十八号两天。
冯纤看他们夫妻俩都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情,便解释道:“怕打扰我姑父备考是一回事,我们找明华嫂子和林大哥,是想讨论孩子们走出去,会不会遇到什么潜在的危险!你们知道的,我姑姑从知道那事开始,本来就很担心小五,这些话怎么好在她面前说呢?但不说又不行,就只能背着她了!”
林国喜和鲁明华,听了李延龄的话,也不由神色凝重起来。
李远志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的说:“唉!我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你们是不是考虑的太多了?要真有什么危险,躲在家里就没有危险了吗?他们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还能让他们一直藏在家里啊?”
江莹反手拍了他一巴掌,轻斥道:“他们再不平凡,现在也才是五六岁的小娃娃!他们再厉害那也是…也不是现在,你说,他们那么小,哪有什么生活阅历,那些坏人会明明白白的,把“坏人”两个字写在自己脸上,给他们看吗?我看你啊就是心大!”
李远志笑得一脸谄媚,连连讨饶,一叠声的说:“妈,妈,我知道错了,你别真打我啊!老人家力气还挺大的,打的我好疼啊!”
看的林国喜不禁好笑,想起第一次见李远志,还是跟马东升去县政府找他那回,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一直都以为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呢。没想到,在家里他还有彩衣娱亲的潜能呢!
林国喜忍着笑意说:“不过远志说的也对,孩子们早晚得走出去!你们刚才也说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高兴,还表示一定要参加。要是我们突然不让他们去了,他们会怎么想啊?”
冯纤说:“这事怪我,是我刚开始的时候心血来潮,请钱玲帮忙关注赛事的,想让他们多去参加比赛,将来进少年班。这些事孩子们都知道,现在突然变卦了,他们肯定会问为什么的?后面发生这些事,就…”
听到这会儿,钱玲开始的兴奋情绪,一下子降到了谷底,她接过话头,自责的说:“不怪你,是我昏头了,当时没有多想,直接就报了名,人家不答应,我还巴巴的跑了一趟。来了过后,也当着孩子们的面,就那么全说了。妈说得对,不光是远志心大,我也太粗心了!”
钱玲说的是真心话。她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比赛,向来都是十分上心的,但因此却忘记了苏建国的梦兆,就等于是忽视了孩子们的安危,若真因为参加这次比赛,发生了什么意外,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林国喜看他们都在那里争着做检讨,想了想说道:“虽然此一时,彼一时,但你们从头到尾,都是全心全意的在为孩子们着想,哪个都没有错!但你们是关心则乱,再加上当局者迷,我虽也不是旁观者,但我觉得,孩子们只有通过参赛的形式,才能走出去,所以他们必须去参加;至于安全问题,我们到时候,多去几个人看着,谁也伤害不了他们;你们担心他们后面拿了奖,会被更多的人知道,也不打紧,孩子们只要不落单,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跑来欺负人,对不对啊?”
不光他们不知道,连这会儿的小鱼和玉凤,她们都不知道,这一世,人为的阻力是没有的!就连上一世的太子,也是天道为了磨炼玉凤的心性,临时加进去的,只是没想到他的阻挡,变成了戕害,以至于玉凤不仅未能达成夙愿,最后还被迫历经十世劫难。这些没有人知道,玄武倒是清楚,可它不会说话啊!
几人商量后决定,几位老师提前一天,都陪着孩子们一起去,就住在招待所里,直到苏建国考完试,再一同回来。
结果如大家预料的那般,孩子们的两场比赛,都表现得非常优秀,从头到尾,比那些大孩子表现的还要沉稳,着实是让一干人刮目相看。
不管是一开始,面对别人质疑的目光;还是后来站在领奖台上,面对掌声和称赞,他们的表现也都是不卑不亢、从从容容的。关键是,他们还那么小,一个个都长得粉雕玉琢的,可可爱爱的站在那里,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看得教委的一众人,两眼放光。恨不得把他们抱回自己家;再不然,变成自己门下的弟子也好啊。
“你们说,人家这孩子怎么养的?小小年纪怎么就这么聪明啊?”
“是啊,我们家里的那小子,我天天亲自盯着教,也没这表现啊!”
“他们的父母可能都是老师,从小就开始教了吧!”
“你看清楚啊,他们现在才五六岁,什么从小啊?从娘胎里出来吗?”
张长春认真的问李延龄:“你们这是从哪里,找来这么好的几棵苗子啊?”
李延龄笑着说:“这四个孩子里,除了向阳是我孙子,其他三个,都是我们几家亲戚的孩子。他们的家都在乡下,你知道的,乡下又没有幼儿园,几个孩子们差不多大小,我们夫妻俩现在又都退休在家,就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自己给他们一起启蒙吧!
没想到,孩子们对学习还挺热情的,学的也很专心,我们也就这么一直教着。但今天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说实话,我们还是很意外的!”
张长春对他努力掩饰,却怎么都藏不住的得意,只当没看见,只是问道:“老同学,看孩子们这个表现,初中的课程怕都学的差不多了吧?我这里打算破格邀请他们进少年班,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有?”
这次考试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选拔智力超群的青少年进少年班,针对他们的特长进一步着力培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