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 > 第286章 初见赵云,子龙将军为何对我如此恭敬?

第286章 初见赵云,子龙将军为何对我如此恭敬?(1/2)

目录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依依不舍地从校场的旗杆顶端滑落,将整个天地都浸染在一片介于橘红与靛青之间的暧昧色调里。白日里的喧嚣与尘土尽数沉淀,晚风带来了田野里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混杂着远处村落升起的淡淡炊烟味道。

姜云站在高台之上,感觉自己像个蹩脚的演员,被突如其来的聚光灯钉在了舞台中央,而台下唯一的观众,却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狂热眼神看着他。

赵云的那番话,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柄小锤,不轻不重地敲在他的神经上。

什么叫“说得谦虚了”?

姜云的脑子有点乱。他下意识地想要摆手,想要谦虚几句,说些“将军谬赞”“愧不敢当”之类的场面话,可话到嘴边,却又被赵云那双过于真诚的眼睛给堵了回去。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清澈、坚定,像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钢,又像山巅之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倒映着天光,纯粹得不含一丝杂质。这样的眼睛,是不会说谎的,更不会去讲那些虚伪的奉承之言。

这就让姜-云更加想不通了。

他眼前的这个人,是赵云,常山赵子龙。

是那个在后世被无数人传颂,白马银枪,长坂坡上杀得七进七出,被誉为“一身是胆”的完美武将。这样的人物,自有其深入骨髓的骄傲。他可以敬佩刘备的仁德,可以欣赏关羽的义气,但他绝不是一个会轻易对人,尤其是一个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表达如此崇高敬意的人。

可现在,他不仅说了,而且说得斩钉截铁,理所当然。

姜云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从这混乱的局面中理出一条逻辑线。

是刘备的授意?让他来刻意抬高自己,以便更好地掌控这支新组建的队伍?不像。刘备的手段或许深沉,但绝不会用在这种地方,而且以赵云的性情,也断然不会配合这种表演。

是自己的“王霸之气”?姜云立刻在心里否决了这个可笑的念头,他要是有那玩意儿,当初在山洞里就不会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难道……

一个荒诞却又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释,像一株小小的藤蔓,从他心底最深处悄然探出了头。

“子龙将军,”姜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而诚恳,尽管他的内心早已是波涛汹涌,“云何德何能,敢受将军如此盛赞。与子房先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相比,云所为,不过是些修桥补路的匠人之事,实不敢当。”

他这番话发自肺腑,在他自己看来,他确实只是个懂点水利工程和基建的历史系毕业生,只不过把后世的知识提前搬了过来而已。

然而,赵云听后,却微微摇了摇头。

“先生过谦了。”

他上前一步,目光越过姜云,望向那片被洪水肆虐过后、如今正逐渐恢复生机的土地。

“云自离开公孙瓒将军后,遍访河北、中原,所见诸侯,或贪图霸业,或纵兵劫掠,视百姓如草芥。他们麾下谋士,所献之策,无非攻城略地、权谋相争。云也曾以为,这便是问鼎天下之路。”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行遍万里路之后的沧桑与笃定。

“直到云听闻先生在许都之事。”

“许都?”姜云一愣。

“不错。”赵云转过头,目光重新落在姜云身上,那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更带着一种回味无穷的赞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许都城内,罗网密布。先生身处虎狼环伺之地,竟能于无声处起惊雷,不仅保全了主公,更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风云,为主公赢得了脱身南下、龙归大海的良机。此等智谋与胆魄,非大勇者不能为。”

姜云张了张嘴,感觉有些口干舌燥。

许都那件事,在他自己看来,纯粹是狗急跳墙下的瞎猫碰上死耗子,是系统逼着他搞出来的一场闹剧。可听赵云这么一分析,怎么就成了深思熟虑、惊天动地的手笔了?

赵云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若说许都之事,尚在‘谋’之范畴,那徐州治水,则已入‘道’之境界。”

“道?”这个字眼让姜云更懵了。

“云在来投主公的路上,亲眼见到了徐州大堤。”赵云的语气中,带上了一种亲眼目睹神迹般的震撼,“那座崭新的大堤,如同一道天堑,将肆虐的洪水牢牢锁住。堤内,是万家灯火,百姓安居;堤外,曾是汪洋一片,生灵涂炭。云听闻,大堤合龙之日,徐州百姓,万民跪拜,高呼先生之名。”

他的目光变得灼热起来:“兵戈之功,可夺一城,可下一地,可斩敌万千。然,先生此功,活人何止十万!更收拢了徐州百万民心!此等不世之功,远胜十万雄兵!云敢问,自古至今,有几位谋臣,能立此等功业?”

这一连串的反问,问得姜云哑口无言。

他能说什么?说那其实是混凝土的功劳?说那套水利系统模型是他从大学图书馆的论文里抄的?

他看着赵云那张写满了“理当如此”的英俊脸庞,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错位感。

仿佛他只是无意中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而赵云却从这个圈里,看到了宇宙的奥秘,人间的至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