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无重脚印(2/2)
民警只得有些不情愿地将一份装订好的文件递给了张夏。
报告内容详尽,但在关键处的结论却显得苍白无力:“展柜锁具完好,无撬压、暴力破坏痕迹……地面经多光谱及磁性粉末显影处理,未发现有效陌生指纹及鞋印……未提取到生物检材……”
张夏的目光快速掠过,直接翻到“环境数据记录及残留物微观检测”章节。他修长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其中一行记录上:
“失窃展柜(编号A3,即《枯河》《双生竹》所在柜)玻璃内侧发现微量冷凝水珠附着,面积约15。”
他抬起头,像是自言自语,“当时展厅的中央空调系统设定温度是21c,相对湿度稳定在45%。在这种恒温恒湿的密闭环境下,玻璃表面绝不会自然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出现的物理条件是表面温度必须低于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按照当时的温湿度计算,露点温度大约在9c左右。”
“也就是说,除非这个展柜内部,在某个极短的时间段内,温度骤降到9c以下,才会凝结出水珠。这与保安老郑刚才描述的‘站在柜旁突然感到寒冷’的体感完全吻合。”
王队长眼中精光一闪,显然他也注意到了这个矛盾点。
“冷凝水样本有取样留存吗?”张夏接着追问。
“有,”这次回答的是王队长本人,他沉声道,“按规范流程做了微量提取,保存于物证室。初步的ph值、电导率等基础检测显示其就是普通蒸馏水成分,无常见污染物或溶解性固体异常。”
“需要立刻重新检测。”张夏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命令式的笃定,“联系你们技术部门,使用离子色谱仪和扫描电镜联用,再做一次微观成分和悬浮物分析。重点筛查是否存在非环境常见的的无机微颗粒。”
王队长盯着张夏看了几秒,对方眼中那份强烈的自信让他不再犹豫。他立刻拿出手机,走到展厅角落,给技术部门下达了指令。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约莫二十分钟。但展厅内的气氛却有些凝滞。周铎坐立不安,在空展柜前来回踱步。陈默抱臂靠在一根承重柱旁,目光复杂的扫过张夏、那串被记录的激光脚印以及沉默的王队长。王队长则面色沉静如水,只是目光不时掠过张夏手中的设备,似乎在重新评估这个人的价值。
很快,王队长的手机响了。他接听片刻,嗯了几声,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而困惑。挂断电话后,他看向张夏,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技术部门按你的要求做了。FESE下放大到十万倍观察,在水样蒸发残留物中发现了极其微量的红色和黑色混合颗粒。能谱分析确认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和硫化汞的混合物。”
“那到底是什么?”周铎迫不及待的插嘴问道,一脸茫然。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张夏沉声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那应该是锈砂。一种古老的矿物颜料配方,其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铁和硫化汞。这种东西,在现代化学合成颜料普及之后,几乎只存在于古画、特别是年代久远的老字画的底层颜料或装裱层中。现代油画,根本不会使用这种稳定性差、含重金属且研磨困难的原始矿物颜料。”
他转向周铎,进行着确认:“你的这四幅画,创作时用了这类矿物颜料吗?或者装裱时用了老旧的裱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