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行李箱上的眼泪与雪山下的掌声(2/2)
“bravo!!!”
“Aazg!”
“perfect!”
掌声如同山洪暴发!从稀稀拉拉瞬间汇聚成雷鸣般的洪流!观众自发地站了起来!掌声、口哨声、赞叹声淹没了整个放映厅!许多人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嘴角却挂着温暖的笑意。
随后的问答环节彻底沸腾。
“Yanwang导演!您是如何想到用如此幽默又深刻的方式来探讨未成年怀孕这个沉重话题的?这简直是天才的视角!”
“娜塔莉!你的表演太令人心碎了!朱诺的坚强、脆弱、幽默和成长,你诠释得淋漓尽致!这绝对是你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
“剧本!剧本是谁写的?台词精妙绝伦!每一个角色都如此鲜活!尤其是继母布伦达!她打破了所有刻板印象!”
汪言沉稳应对,将功劳归于整个团队和娜塔莉的非凡天赋。娜塔莉则落落大方,分享对角色的理解,言语间充满了对导演和剧本的感激。当被问及与如此年轻的导演合作感受时,娜塔莉俏皮一笑:“压力很大,因为他总能看到我表演里最细微的东西。但更多的是幸运,他给了我一个能让我尽情发挥、甚至突破自我的角色。他不是一个导演,更像一个……精准的导航仪,总能把我带到情感最丰富的地方。”
一夜之间,“Yanwang”和“Juno”成了特柳赖德小镇最炙手可热的名字。影评人的赞誉如同雪花般飞来:
“《朱诺》——年度最惊喜之作!幽默与温情完美交织,探讨成长与责任的青春颂歌!”
“娜塔莉·波特曼献出生涯最佳表演!Yanwang导演证明了自己绝非‘owonder’!”
“剧本闪耀着智慧与真诚的光芒!每一个角色都值得一座奖杯!”
1998年9月10日,加拿大多伦多,罗伊·汤姆森音乐厅(Roythosonhall)。
与特柳赖德的宁静不同,tIFF是电影狂欢的海洋。当汪言和娜塔莉踏上为《朱诺》特别铺设的红毯时,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银色的海洋,几乎要将黑夜点燃!
娜塔莉选择了一条剪裁简洁的香槟色吊带长裙,没有过多装饰,却完美衬托出她少女初长成的清丽气质和玲珑身段。她挽着汪言的胳膊,面对镜头笑容得体,眼神明亮而自信。汪言则是一身量身定做的深灰色格纹西装,内搭白色衬衫,没有领带,领口微敞,沉稳中透着一丝不羁的少年感。两人站在一起,年龄差带来的微妙感与各自散发的独特魅力,谋杀菲林无数。
“娜塔莉!看这边!”
“Yanwang!这里!”
“天啊!他们看起来太配了!”
“Yanwang导演!请问您对《朱诺》在特柳赖德获得的盛赞有何感想?”
汪言停下脚步,对着提问的记者话筒,声音清晰而平静:“观众和影评人的喜爱是对整个团队最大的肯定。但电影最终的价值,需要更广泛的观众去检验。tIFF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他的回答谦逊而滴水不漏,配上那张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让现场的媒体更加疯狂。
多伦多的首映盛况空前。更大的放映厅,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朱诺》的魅力再次征服了所有人。笑声更热烈,掌声更持久,离场时观众脸上的满足感就是最好的口碑。
媒体评价再次升级:
“tIFF最大惊喜!《朱诺》口碑炸裂!预定奥斯卡席位!”
“娜塔莉·波特曼锁定最佳女主提名!Yanwang导演才华横溢!”
“温暖、聪慧、充满力量!《朱诺》是这个秋天最美好的礼物!”
与此同时,狮门团队带着拷贝横扫其他战场:
奥斯汀奇幻电影节:“一部关于成长的奇幻现实杰作!幽默与感动并存!”(虽未参赛,但观众票选热度第一)
伦敦电影节:“英伦观众为美式青春喝彩!《朱诺》引发广泛共鸣!”
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剧本光芒四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朱诺》的名字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年度最佳”、“奥斯卡热门”、“娜塔莉巅峰”、“天才导演”等关键词,在全球电影圈和影迷群体中疯狂传播。口碑,这枚汪言精心打造的“子弹”,精准命中了目标,引发了连锁爆炸!
1998年12月1日,纽约,狮门影业总部会议室。
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是汇总自全球各大电影节、媒体、影评网站的《朱诺》口碑数据图——一条近乎垂直上升的曲线。旁边是密密麻麻的五星好评摘录和媒体预测的奥斯卡提名风向。
弗兰克·古斯塔像一头焦躁又兴奋的雄狮,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手里挥舞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好莱坞报道者》,头版标题赫然是:“《朱诺》风暴席卷全球!狮门手握年度最大黑马!”
“时机到了!汪!时机他妈的就摆在眼前!”古斯塔猛地停在汪言面前,眼睛因为激动而布满血丝,“口碑已经炸了!媒体在狂欢!观众在翘首以盼!圣诞节档期!我们必须上!而且要最大规模地上!”
他指着另一份文件上的数字,唾沫横飞:“2547家!全美2547家影院!就在圣诞节前一周,12月18日开画!我们要用口碑的巨浪,把所有人都卷进电影院!让《朱诺》成为这个圣诞最温暖的礼物!也是给狮门……不,是给你我,最肥美的圣诞火鸡!”
负责发行的查理有些迟疑:“弗兰克,2547家……是不是太激进了?毕竟我们是独立制作,题材也不算传统合家欢……”
“闭嘴查理!”古斯塔粗暴地打断他,指着屏幕上的口碑曲线,“看看这个!看看外面媒体的呼声!这时候不All,什么时候All?汪!你说!”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汪言身上。他坐在会议桌末端,手里把玩着一支钢笔,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窗外纽约的冬日阳光苍白,勾勒出他年轻却棱角分明的侧脸。
“2547家……”汪言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可以。”
古斯塔脸上刚露出狂喜。
“但是,”汪言话锋一转,钢笔轻轻点在桌面的日历上,“开画规模大,意味着风险分摊的余地小。口碑需要时间下沉,从核心影迷扩散到普通观众。圣诞节前一周开画,紧接着就是圣诞周末。我的建议是……”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古斯塔和众人:
“首周末,控制口碑发酵的节奏。大规模开画,但宣传重心放在‘温暖’、‘成长’、‘年度最佳剧本\/表演’上,弱化‘未成年怀孕’的敏感标签。利用圣诞家庭观影潮的‘温情需求’,把《朱诺》包装成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笑中带泪的‘另类圣诞电影’。”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掌控一切的弧度:
“让子弹,在圣诞的暖阳下,飞一会儿。等口碑彻底燎原,票房……自然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剩下投影仪风扇的嗡鸣。古斯塔死死盯着汪言,眼神从狂喜变为震惊,再变为一种近乎敬畏的灼热。他猛地一拍桌子!
“就这么干!汪!你他妈就是个天才!魔鬼!圣诞节的票房雪球……哈哈哈!让雪球滚起来!”
会议结束,汪言走出狮门大楼。曼哈顿的寒风扑面而来,他紧了紧大衣领口,拿出摩托罗拉StartAc翻盖手机,拨通了橡树街别墅的电话。
“喂?茜茜?”“汪言哥哥!”电话那头传来茜茜雀跃的声音,“你看到我寄的明信片了吗?画了雪山的!还有,瑞士的雪人,不许赖皮哦!”
汪言抬头,看着铅灰色的天空,仿佛能看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他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
“嗯,哥哥看到了。雪人……一定堆个最大的。”
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而荣耀的归途,已铺满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