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两路出击(1/2)
...
原本吴昌胤已经备好军队准备赶赴剑门关,可被赵浔一封通信直接拦下。
众将疑虑,吴昌胤也不瞒着直接道:“这可不是我的意思。”
“赵浔,另有安排。”
“按照其通信所说,大伙在稍等片刻,估计近几日便有变故。”
将赵浔抬出来之后,众人都安静了些,随后皆暗自讨论,各自猜测赵浔又使了什么谋划。
由于的的头衔,大家更愿意相信赵浔绝非无的放矢,而是另有安排。
果然过来几日后,夔东使者带着赵浔的书信赶到,在看到书信后,这才知晓赵浔的谋划,正是准备两翼夹击汉中。
随后进取汉中的计划便成功定下。
袁宗第返回夔东地势同时,川蜀大军正式开拔,直往梓潼而去,先后攻占剑门关、葭萌关等地。
剑门关乃天下雄关,奈何山势朝南。
乃蜀拒关中之门户,若是自川蜀北上,剑门关便稍显鸡肋,且由于距离汉中补给线太远,清军并未派重兵把守此关。
仅仅数日便攻取剑门,随即继续北上,先后攻取葭萌关,明军士气兵锋之盛,简直逼人。
不过这也并非清军重点驻守的关隘。
被拿下也有道理所在,更气葭萌关后,现在摆在吴昌胤面前的都两条道路,一条便是继续顺汉水朝东,可前面横着清军重兵把守的阳平关。
此一去,必要耗费大量军力。
硬堆人命才能堪堪通过。
就是通过阳平关,再往前行,还另有关隘抵挡,巧合的是,这一处也唤做阳平关。
阳平关在历史上共有三座,现如今清军驻守的是在宋时修筑,扼守金牛道,制约蜀地有大用。
直接放弃了对陈仓道的防守。
这是最后一座,也是现如今清军所驻守的关隘,在第二座阳平关未毁之前,唤做阳安关,后续改名为阳平关。
第二座是蜀汉时所筑,有说刘备也有说是诸葛亮所为,具体位置在白马赛,是汉水与浕水关交界处,又称浕水关。
是汉中西面门户,只可惜后在地震和河水冲刷之下,失去险要地势,后便消失。
此时清军驻守的关隘,就称张鲁阳平关,是第一座阳平关,筑于走马山上,可同时据守陈仓和金牛两道。
但优缺点明显,便是关隘太小,只能驻扎大致五千人,在张鲁当初割据时应对小规模战争时,或有奇效。
但面对大量兵力,则显得有些相形见拙。不过此时清军采取也同样是拖守政策,在中路军到巨大压力下,他们坚信明军,只要久攻不下,定会回撤。
届时便可转守为攻。
事实上清军基本放弃了从北边进攻川蜀的战略,毕竟剑门关杵在那里,好似一道天堑,不如静待中路军一路平推。
入汉中第二条道便是陈仓,但阳平关太过靠前,也没法通过沮水转道陈仓。
这是明面的两条道路,但都必须通过阳平关,否则都是妄谈。
另一条道路则是出自历史上着名的汉中之战,刘备率军翻过米仓山进入定军山,随后半只脚便已经踏入汉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