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编钟试音,墨门和声2(2/2)
阿砚举着残片,眼睛亮得像含着星子。
再次去乐房时,墨影也跟来了,手里提着他的测音仪。
木公敲响音叉,阿砚随即敲响残片,两个声音在空中相遇、融合,像两股溪流汇成江海,最后一起消散在梁上的蛛网里。
“分毫不差。”
木公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激动,他从怀里掏出个沉甸甸的布包,往石桌上一放,“这是墨家藏了三十年的宝贝,原本有十六片,如今只剩这些了。”
布包散开,露出七块编钟残片,最大的有巴掌大,最小的只比指甲盖宽些。
每块残片上都刻着不同的音纹,合在一起正是《诗经》里《鹿鸣》的曲调。
“当年老巨子说,这套编钟是先祖为‘止战’而铸,奏起来能让敌我双方都静下来。”
木公的声音低了些,“可惜后来在战乱中碎了,我们试了几代人,都没能修好。”
他看着阿砚,“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阿砚拿起最大的那块残片,上面刻着“鹿鸣”两个篆字,笔画里还留着淡淡的血痕。
她突然明白,修复单件残片只是开始,木公真正要考的,是让破碎的编钟重新“合唱”——
这比修复三牺尊难多了,不仅要手艺,更要懂“和”的道理。
“我一个人修不好。”
阿砚看向石陀和墨影,“得我们三个一起。”
石陀立刻点头:
“我熔铜,保证每次的火候都一样。”
墨影拍着胸脯:
“我把测音仪再改改,保证能分辨出‘半分’的差异!”
接下来的一个月,范料房成了临时的乐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