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平凡的世界:截胡大嫂贺秀莲 > 第74章 如此老汉!

第74章 如此老汉!(1/2)

目录

听着刘志祥的倒苦水,田福军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周文龙那张年轻,却总带着几分执拗和亢奋的脸,

对于这个柳岔公社的主任,两人虽说不算熟,但对人印象不错,而且这位周主任别看只是一公社主任,但论知名度,在原西县乃至黄原地区,甚至是省城,都算是个“名人”哩。

这位的经历,确实带着这个年代特有的传奇色彩,也曾让包括田福军自己在内的很多人为之赞叹过,

周文龙是正经的工农兵大学生出身,当初被公社推荐,凭借“根正苗红”和表现积极,被选送到西北农学院学习,

这在当时,对于无数农村青年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鲤鱼跃龙门”,意味着彻底跳出农门,摆脱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拿到了一张通往城市、通往干部身份的“金门票”,

只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毕业后会留在城里,分配到地区或县里的农业部门,端上铁饭碗,过上滋润生活时,周文龙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他主动向县革委会递交申请,坚决要求回到最基层的农村去工作!

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想想看,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才得到的机会,别人求之不得的城里干部身份,他竟然居然主动放弃,要回到艰苦的农村去,

这在当时“人往高处走”的普遍认知里,简直是不可理解的“逆流而上”,

对他的评论,有褒奖也有贬低,各有说法,成了话题人物。

县革委会却是对此大为赞赏,认为这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典范,是“反潮流”的英雄举动,

还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仪式,敲锣打鼓,披红挂彩,将他树立为先进典型,

这件事的影响甚至超出了原西县,连京城的报纸和广播电台都报道了他“立志扎根农村、献身农业”的先进事迹。

那时的周文龙,在很多人眼中,包括当时的田福军看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不贪图安逸的好青年,

其身上带着一种纯粹的,为人民服务,忘我的高尚品质和工作热情,一头扎进农村,誓要在这片黄土地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然而,理想与现实,初衷与手段,满腔和热血,往往会在复杂的实践中发生可怕的扭曲。

田福军万万没有想到,当年那个怀揣着满腔热血和学识,立志改变农村面貌的年轻人,在基层浸淫数年后,竟然会变得如此……

迂腐和糊涂!

把在大学里学到的农业科技、管理知识放在一边,却将那种特殊时期形成的斗争哲学、形式主义学到了骨子里,

也不再去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如何切实改善社员生活,而是沉迷于抓“??斗争”的新动向,热衷于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社员,用惩罚和“劳动改造”来代替思想工作和政策引导,

这种不近人情、上纲上线的工作方法,看似“原则性强”、“??立场坚定”,实则是在用蛮干代替巧干,用压制代替引导,严重脱离了群众,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把他主政的柳岔公社,变成了一个气氛紧张、人人自危的地方。

这跟过去的……有什么区别?!

看着眼前的刘志祥那无奈又愤懑的表情,听着那荒唐的“抓百人计划”,田福军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愤怒,更有一种深沉的悲哀和惋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