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人参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1/2)
朝阳沟大队妇女上吊死亡的事情一直是村里的热门话题,这个话题一直持续到秋收结束,还在继续。
农忙过后,知青和社员们都闲了下来,但赵老歪的事情还没有最终结论。
晌午太阳好的时候,闲着没事的社员们都会聚到村口的老榆树旁,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
知青们却忙得不可开交。冬天就要来了,在吴琳的带领下,女知青们开始腌酸菜,晒萝卜、茄子和辣椒干。
男知青们则在白杨的带领下,从队里借了一辆手推车,将分给知青点的苞米杆子从地里推回知青点。
他们还要抽时间去山上捡柴火,把入冬烧火取暖的东西备足。
忙完这些活后,白杨提议去山上捡蘑菇。
新来的知青们对进山很感兴趣,因为这些天勤快的社员们每天早出晚归地去山上,听说都弄回来不少山货。
白杨的提议得到了所有知青的赞同,于是全体知青跟着他连续几天早上去山里,天黑时满载而归。
冻蘑、榛蘑每人都捡了一大袋子,核桃、榛子也弄回来不少。
快到十月末了,天越来越冷,附近山上的山货也所剩无几,知青们都不再去山上。
只有沈卫东还是每天往山上跑。
通过这几天的进山经历,他发现自己的那个小屋子可以存储山货。
和知青们一起去有很多不便,看到知青们都不想去后,他便借口说在知青点闲着难受,去山里溜达溜达心情还能好一些。
知青们现在已经开始过上猫冬的日子了,没人愿意陪着沈卫东往山里跑,也没有人劝阻他,只有白杨嘱咐他一个人进山要小心一些。
于是,沈卫东就这样一个人早出晚归地去山里,每晚回来都能弄回一些山货。
沈卫东的小屋子里现在已经堆满了各种山货。
他学会了在小屋子里分类存放,榛子、核桃、各种鲜蘑菇、五味子、元枣子等都被整齐地堆放着。
今天,他打算往大山深处走走。
附近的山上已经没什么山货可捡了。
临走前的晚上,他把准备好的食物和水装进军挎包里。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沈卫东就早早起床,穿好衣服,没来得及洗漱,背上军挎包,出了知青点,朝着山上走去。
东北的深秋,清晨已经结霜了。沈卫东穿着秋衣秋裤,仍然冷得直打寒颤。
走进山林后,才觉得暖和了一些。
他一路没有停留,一直朝着深山走去,走得很快。
到了中午,他已经翻过了一座山,走进了另一座大队社员们很少去的山林。
进入这片树林,漫山遍野都是高大挺拔的松树,它们遮天蔽日,将阳光筛成细碎的光斑,洒在地面上。
脚下是一层厚厚的松针,踩上去绵软而有弹性,但走起路来却感觉格外费力。
置身于这片无尽森林之中,沈卫东感觉到的是静谧和满满的蓬勃生机。
他在这片森林里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累了便随意躺在绵软的松针上。
斑驳的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身上,暖暖的,感觉好舒服。
这片森林的地面除了覆盖着暖黄色的松针,几乎没有什么灌木和倒在地上的枯木。
这里干净得让沈卫东到现在都一无所获。森林里并非没有山货,树上都是松子,但松子都长在高大的树木上。
沈卫东记得白杨说过,每年都会有进山采松子的社员从树上掉下来摔死或摔伤。
松树枝太脆,很容易踩断,所以白杨不让他们这些不经常上树采松子的人去冒这个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