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辅导员张全勇干的那些龌龊事(2/2)
袁向北想了想说道:“这事不仅是你们怀疑,我以前那个寝室人都怀疑过,只是没查出来,谁也不能乱说。”
“但咱们辅导员当年之所以能被顺利推荐上大学,还有个原因你们不知道,我也就是因为这件事跟高铭阳吵起来的。”
当年在机械厂推荐上大学的一共是两个人——张全勇和陈春莲。
两人都是机械厂宣传科干事,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
陈春莲喜欢文学,但那个年代能看的文学类书,基本上都被视为“封资修”产物而遭封禁。
喜欢文学的人总会有办法弄到一些想读的书,偷偷读完了,也会想办法藏起来,藏的地方肯定是别人找不到的。
厂里选择推荐上大学人选时,张全勇和陈春莲两人同时被选上,但名额只有一个。
厂内部完成推荐和领导批准程序后,将两人相关材料上报到革委会,在等候审核结果期间——
革委会接到举报信,举报陈春莲思想不健康、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还私藏“封资修”禁书等“问题行为”。
革委会的人搜查了陈春莲办公桌和住处。
陈春莲住厂职工宿舍,她住的是两人房间,跟她同住一间房的人就是段梅。
革委会的人在陈春莲床铺褥子一本是雨果的《悲惨世界》,还有一本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在事实证据面前,陈春莲无法反驳,推荐她上大学的事自然泡汤了。
批判、斗争都算是轻的了,张全勇父母都是厂领导,在张家的一番运作下,陈春莲被下放到辽省的一个偏僻农村,关进了“牛棚”。
袁向北父亲就是那个村的大队书记。
大队里只有一个“牛棚”,里面关的都是男人。
“她一个年轻姑娘怎么能跟那些男人关在一起呢?”袁向北父亲对陈春莲起了恻隐之心。
陈春莲来村里的当天晚上,住在了袁向北家里。
第二天,袁向北父亲到公社汇报陈春莲的事情,并给出解决方案:“大队不可能专门为她建一个‘牛棚’,也担心她单独住在外面出事。让她住在我家仓房里,有我这个大队书记看着改造,是最稳妥的。”
公社书记觉得这办法可行——他可不想这个“女反革命分子”在自己管辖的地方出事,大队书记又主动担责,便果断同意了。
陈春莲非常感激袁向北父亲,为了报答袁家,主动提出辅导正在读高中的袁向北学习。
去年恢复高考时,陈春莲已在袁家待了六年,她因带罪之身无法参加高考。
袁向北能考上“京大”,功劳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毕竟是陈春莲一直辅导他学习。两人亦师亦友,陈春莲的遭遇,袁向北全都知晓。
今年春天,陈春莲“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在家人四处奔走下终于平反。
她参加了今年七月的高考,顺利考入“京大”。
78届“京大”新生九月中旬入学,她与张全勇在校园里碰面了。
陈春莲刚来学校,不想再生事端,便一直刻意回避张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