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心灵的精微艺术(1/2)
直播日的临近像一片逐渐凝聚的雷雨云,悬在每个人心头。赵明远和《探索未知》节目组给出的挑战清单苛刻得令人窒息:要求姚浏在严格监控下展示至少五种可测量的物理效应,且必须具有高度重复性和精确性。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姚教授在研究完要求后坦言,“即使是已知的物理现象,也难保在特定时刻百分之百重现。”
张大师却显得异常平静:“不可能只是尚未找到方法的代名词。我们需要的是系统训练,而非盲目尝试。”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特训拉开了帷幕。张大师将公寓的客厅改造成了临时的修炼场所:撤走了多余的家具,在地上用特制粉末画出了复杂的能量引导图案,四周摆放着各种增强能量的信念之物。
第一课是“能量的感知与辨识”。木曲儿盘腿坐在图案中央,闭目凝神。张大师在一旁轻声指导:
“不要用力去推,而是用心去感受。能量像水流,意识像河道。拓宽河道,水流自然顺畅;强行堵塞或改变,只会造成泛滥或干涸。”
起初,木曲儿只能模糊地感觉到姚浏的存在,像是一团温暖的光晕。但当张大师引导她注意能量的“质地”和“流向”时,她开始感知到更精微的细节——能量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汹涌波涛,对应着姚浏不同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能量的调色板,”张大师解释,“愤怒是刺目的红色,躁动而不稳;悲伤是深蓝的漩涡,沉重而吸收;而爱...”老人微微一笑,“爱是金色的阳光,温暖而稳定。”
第二天,训练升级为“精确控制”。姚教授带来了一套精密的反馈设备:悬浮在磁场中的金属小球、灵敏度极高的天平、能检测微小电流的galvanoter。
第一个任务是让金属小球悬浮并保持静止。木曲儿全神贯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小球颤动着升起,却像醉汉一样左摇右晃。
“太用力了,”张大师轻声纠正,“不是在推球,是在创造让球想要悬浮的环境。”
多次失败后,木曲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就在这时,姚浏的母亲陈静来访,带来了刚烤好的杏仁饼干——那是姚浏生前最爱的点心。
奇妙的是,当木曲儿品尝着那熟悉的味道,回忆起与姚浏共度的下午茶时光时,小球突然稳定下来,静静悬浮在空中,纹丝不动。
“情绪稳定时,能力更可控,”张大师颔首,“美好的回忆是最佳的锚点。”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强度不断加大。从控制单个物体到同时影响多个物体,从简单的悬浮到复杂的运动轨迹。最困难的是让一个小pendu以特定频率摆动——这需要极其精细的能量调节。
木曲儿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有时因疲惫而情绪波动,有时因压力而难以专注。每当这时,张大师就会让她停下来,转而进行冥想或回忆美好的时光。
“训练不是战斗,”老人温和地说,“而是与自己和对方的深度和解。你越平静,连接越清晰,控制越精确。”
第七天,突破终于到来。木曲儿在回忆与姚浏在蓝月湖畔的宁静午后时,无意中让pendu以完美的节奏摆动起来,甚至能随她心中默想的旋律改变频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