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爱你就在今生 > 第32章 伦理的边界

第32章 伦理的边界(2/2)

目录

灯光应声闪烁。

一小时后,李教授走出房间,面色凝重但有所触动:“我必须承认,有某种智能在回应。虽然不是传统医学能解释的,但作为伦理学家,我不能忽视这种‘存在’的表达。”

几天后,李教授带来了一份初步伦理框架草案:“如果——我只是说如果——要尝试这种前所未有的过程,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

他列出条件:必须有多学科伦理委员会全程监督;必须有明确的安全协议和停止点;必须进行全面的法律评估和准备;必须有意愿和能力应对可能的社会影响。

“最重要的是,”他强调,“必须有无可争议的证据表明,这是姚浏先生自己的明确意愿,而不是外界压力所致。”

这最后一点给了团队希望。他们开始收集“灵魂意愿”的证据:记录姚浏通过木曲儿表达的想法;请中立专家见证能量体与设备的互动;甚至开发了一套“是\/否”沟通系统,让姚浏能更直接地表达意愿。

与此同时,外界对此事的关注达到了新高。媒体报道开始讨论“后生命伦理”和“意识权利”等前沿话题。公众意见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这是对生命神圣性的亵渎;有人则认为这是医学和人类意识的飞跃。

宗教团体也加入讨论。一些代表前来医院,表达他们的观点。有趣的是,不同宗教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认为这是干预神权;有的则认为爱能创造奇迹本身就是神性的体现。

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团队决定举行一次公开的伦理听证会。不仅邀请专家,也邀请公众代表和不同信仰的代表,共同讨论这个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

听证会当天,医院礼堂座无虚席。木曲儿作为主要发言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和姚浏的意愿。姚浏通过精心设计的能量展示,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和意识。

最动人的时刻来自那些被姚浏帮助过的人们。他们轮流上台,讲述姚浏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表达对他们支持姚浏选择的意愿。

“死亡夺走了姚浏先生帮助他人的机会,”一位老教师含着泪说,“如果有可能让他继续这种帮助,这在伦理上不是最崇高的吗?”

李教授作为伦理专家发言:“伦理不仅是禁止什么,也是指导如何负责任地行动。如果我们确认这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表达回归的明确意愿,而我们有能力安全地协助这个过程,那么禁止尝试本身可能成为伦理问题。”

辩论持续了整天。结束时,虽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大多数人同意:这是一个需要谨慎探索的新领域,而不是简单禁止或允许的二选一。

晚上,团队聚集在姚浏的病房。李教授出人意料地前来,带来了一份修改后的伦理框架。

“基于今天的听证会,”他说,“伦理委员会初步认为,在满足极其严格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尝试。但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受监督和限制的医疗尝试。”

他看向能量体所在的方向:“姚浏先生,如果你能理解,请表示你是否自愿承担所有风险,渴望尝试回归过程。”

所有仪器突然同时活跃,灯光有节奏地明暗三次,脑电波监测仪显示出一个清晰的“是”的模式。

李教授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那么,让我们开始准备吧。这将是医学伦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当所有人离开后,木曲儿独自留在病房。她同时握着两个姚浏的手,泪中带笑:“你看,爱不仅能创造奇迹,还能改变规则。”

监测屏上的脑电波形成一个平稳而坚定的模式,仿佛在说:“爱是最终的伦理。”

在那片宁静中,木曲儿明白,他们已经跨越了一个无形的边界。不是生死之间的边界,而是人类理解与未知可能性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伦理,以及爱在这一切中的位置。

伦理不再是一堵墙,而是一扇门——一扇需要勇气和智慧才能打开的门,门后是人类从未踏足的领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无限的可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