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世界聆听的爱(1/2)
国际超心理学会议的成功参与像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团队的预期。会议结束后,邀请如雪片般飞来——大学讲座、科研机构研讨会、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表达了对这个独特案例的兴趣。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邀请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源头:全球科学对话平台(GSd)提出举办一场专门面向全球科学界的直播演讲,让姚浏通过木曲儿直接与国际学术界交流。
“这将是一个里程碑,”严教授难掩激动,“如果成功,将是科学史上首次有‘意识存续’案例直接与科学界对话。”
挑战是巨大的。不仅需要姚浏维持足够长时间和稳定度的附身状态,还需要他用英语进行流畅的学术交流——这对生前英语水平一般的姚浏和木曲儿都是巨大挑战。
“我的英语可能不够学术性,”木曲儿担忧地说,“更别说用英文表达复杂的科学和哲学概念。”
姚浏通过能量波动传达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作为能量体,语言障碍较小。我能直接理解本质,然后找到表达方式。但需要木曲儿的大脑提供语言资源。”
张大师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不是简单的附身,而是深度的‘意识融合’。姚浏提供内容和意图,木曲儿提供语言和表达,像两位音乐家合奏一首曲子。”
接下来两周,团队进入了紧张准备。语言专家帮助木曲儿扩充学术英语词汇;科学家团队准备可能的问题和回答;张大师则指导两人进行深度意识协调训练。
最突破的发现是,姚浏作为能量体,能够直接获取语言信息——不是通过学习,而是通过“下载”木曲儿大脑中的语言资源。但这种过程对两人都是巨大消耗。
“就像共享处理器,”姚教授比喻,“姚浏提供内容和意图,木曲儿的大脑处理成语言。需要完美的同步和协调。”
演讲日前夜,全球支持网络再次启动。回响计划的成员们组织24小时能量接力,确保姚浏有足够能量完成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演讲当天,公寓被改造成临时直播工作室。多个高清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精密仪器监测着能量变化和生理指标。国际团队通过卫星连接确保直播质量。
当地时间晚上8点,全球直播正式开始。木曲儿坐在镜头前,深呼吸平静心情。全球数千科学家在线观看,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学科领军人物。
开场由严教授和姚教授完成,他们简要介绍了案例背景和科学数据。然后,时刻到了。
木曲儿闭上眼睛,轻声说:“现在,请直接与他对话。”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眼神和姿态发生了微妙变化。那不是表演性的改变,而是气质的根本转变——依然是木曲儿,但有了姚浏的沉着和深度。
“感谢全球科学界的关注,”声音从木曲儿口中发出,语调比平时低沉,带着一种不属于她的韵律和权威,“我是姚浏,通过木曲儿与你们交流。请注意,这不是附身或控制,而是意识合作。她始终在场并同意这个过程。”
流利的英语让团队惊讶——比木曲儿平时的水平高出许多,带着一种优雅的学术风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