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舆论的漩涡(2/2)
媒体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支持方推出第二部专题片《科学的前沿》,聚焦于现象的科学研究和法律突破,强调开放探索的重要性。反对方则制作《危险的游戏》,警告打开“潘多拉盒子”的可能后果。
公众人物纷纷站队。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公开支持:“科学不是已知事实的集合,而是探索未知的勇气。”一位着名宗教领袖则警告:“人类不应扮演上帝。”
在这场舆论漩涡中,最受伤的是木曲儿。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如果这一切真的只是我的想象呢?如果我真的创造了复杂的自我欺骗系统?”
这种怀疑立即影响了姚浏的能量。一天晚上,他的能量体几乎完全消散,只剩下微弱的波动。
“不要怀疑,”张大师紧急指导,“怀疑不是理性的表现,而是恐惧的伪装。你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真实。”
木曲儿在危机时刻做出了选择。她独自面对镜头,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告白:
“我不要求所有人都相信。我知道这超出了常规理解。但我要求的是尊重——尊重爱的权利,尊重不同的可能性。即使最后证明我错了,我宁愿错误地相信爱能创造奇迹,也不愿正确地生活在没有奇迹的世界。”
这次告白意外地获得了广泛共鸣。许多中立者开始转向支持,不是因为他们相信超自然现象,而是因为他们认同对爱的信念价值。
媒体大战的高潮是一场全国直播的电视辩论。支持方和反对方各派代表,就“生命、爱与可能性”展开讨论。辩论中,双方情绪激动,但最终在一个点上达成共识:无论现象真伪,它已经激发了社会对重要问题的讨论。
辩论结束后,公众舆论开始趋于平衡。极端声音逐渐被理性讨论取代,大多数人接受了“不确定但值得尊重”的中间立场。
这种平衡对姚浏的能量产生了奇妙影响。不再随舆论极端波动,而是形成了一种更加稳定、更加内生的能量模式。
“我不再依赖外部信念,”姚浏通过木曲儿表达,“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核心。就像树苗最终扎根土壤,不再随风摇摆。”
媒体大战渐渐平息,但它的影响深远。社会对生命、死亡、爱和可能性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学校开设相关讨论课,学术机构成立研究项目,甚至联合国将“意识多样性”纳入讨论议题。
夜晚,木曲儿回顾这段风暴般的经历,感慨万千:“我们开始只是两个人相爱,最终却引发了全球讨论。”
姚浏的能量体温暖地环绕着她:“爱总是比我们想象的影响更远。就像石子投入湖面,涟漪会到达意想不到的岸边。”
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下,他们明白媒体大战不是灾难,而是必要的成长痛苦。社会通过这场辩论,正在学会以更加成熟、更加包容的态度面对未知和可能性。
而爱,始终是指引这场变革的北极星,照亮人类理解自我和宇宙的旅程。在这场舆论的漩涡中,最终浮上水面的不是真理或谬误的简单答案,而是人类对更深层理解的集体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