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爱你就在今生 > 第四十八、四十九章 生命的裁决

第四十八、四十九章 生命的裁决(1/2)

目录

姚浏身体出现的苏醒迹象如同在平静的医学界投入了一枚震撼弹。医院管理层在震惊之余,意识到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一个罕见的医疗案例,更是一个可能重新定义生命界限的伦理挑战。为此,医院紧急成立了特别伦理委员会,召集了来自医学、法学、哲学、神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顶尖专家。

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在医院的国际会议厅举行。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坐着二十余位专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严肃与沉思。会议厅的墙壁上挂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和现代医学伦理准则,仿佛在默默审视着这场前所未有的讨论。

主持会议的是医院伦理委员会主席,德高望重的医学伦理学家林教授。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个可能改写医学史册的案例。姚浏先生的情况挑战了我们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所有认知。”

神经科学家王教授首先发言,展示了姚浏最新的脑部扫描结果:“数据显示,姚浏先生的大脑活动不仅恢复了睡眠-觉醒周期,还出现了明确的高级认知活动迹象。这在医学上是前所未有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贸然尝试‘唤醒’,”保守派医学专家赵医生立即反驳,“我们不知道这种意识状态是否完整,是否具有生活质量。贸然行动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哲学教授李女士提出了更深层的问题:“我们如何定义‘唤醒’?如果姚浏先生已经以能量形式存在并具有意识,那么所谓的唤醒是回归还是转变?”

争论在整个上午持续进行。支持尝试唤醒的专家认为,这是医学进步的机会,是对生命可能性的探索;反对者则警告这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带来无法预料的伦理后果。

下午的会议中,神学代表的加入使讨论更加多元化。一位佛教高僧表示:“意识可能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果姚浏先生确实选择了回归,我们应该尊重这一选择。”而一位保守派宗教领袖则警告:“干预生死循环是对神权的亵渎。”

最激烈的辩论发生在法律专家之间。一位宪法学者指出:“姚浏先生已被授予特殊法律地位,这意味着他有权参与关于自己生命的决定。”但另一位法学教授反驳:“一个无法传统意义上‘表达’意愿的人,如何行使这种权利?”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委员会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邀请木曲儿作为姚浏的“代言人”出席陈述。

当木曲儿走进庄重的会议厅时,所有专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的女子身上。她看起来脆弱但坚定,手中紧握着那枚见证了他们爱情的印章。

“我知道这一切听起来难以置信,”木曲儿的声音起初微弱,但逐渐变得坚定,“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哲学家。我只是一个深爱着姚浏的普通人。”

她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大学初遇到生死别离,从绝望到希望的重燃。当她描述姚浏以能量形式陪伴她的点点滴滴时,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也开始认真倾听。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让姚浏安息?为什么执着于让他回归?”木曲儿的眼中含着泪水,“因为我能感觉到,这不是我的一厢情愿。姚浏自己渴望回归,不是出于恐惧或执着,而是出于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可能性的信念。”

最打动人的时刻是她描述最近的变化:“当他的身体开始苏醒时,我能同时感受到他能量体的喜悦。这不是两个存在在竞争,而是同一个意识在两种形式中寻找完整的表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