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爱你就在今生 > 第15章 父母的犹豫

第15章 父母的犹豫(2/2)

目录

“他从冰冷的湖底挣扎着留下魂魄,在一片虚无和黑暗中摸索着与我沟通,一次次耗尽能量几乎消散,又一次次因为不舍和爱意重新凝聚……他承受了那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和孤独,一步一步,从只能让一片花瓣移动,到能够显形,能够触碰我,甚至现在……他的身体开始有了回应……”她的声音哽咽得几乎难以成句,但她强迫自己说下去,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尖上滴下的血,“他付出了所有,战斗到现在,为的就是推开那扇通往生的大门!那扇门,现在可能……可能就因为那份纳米技术,出现了一道缝隙!”

她伸手指向病房的方向,尽管隔着墙壁,她仿佛也能看到姚浏安静沉睡的身影。“他就在那里!他还在战斗!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他还在用他最后一点意识,拼命地想要回来!”木曲儿的泪水终于决堤,汹涌而下,她几乎是泣不成声,却仍旧用尽力气,发出了最震撼人心的诘问:“叔叔,阿姨!姚浏他……他还在为了回来而战斗啊!我们……我们作为他最亲的人,怎么能……怎么能先放弃呢?!我们怎么能在最后的关头,不推他一把,反而……反而要把那扇可能唯一的生门,亲手关上?!”

最后几句话,她几乎是嘶喊出来的,带着血泪的控诉和恳求,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休息区内凝固的绝望空气。

陈静彻底呆住了,她怔怔地看着泪流满面、几乎虚脱的木曲儿,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儿子从小到大,每一次面对困难时那倔强不服输的眼神——学骑车时摔倒了爬起来,竞赛时带病坚持,为了理想拒绝诱惑……是啊,她的儿子,从来就不是一个会轻言放弃的人。他现在……真的还在战斗吗?在一个他们看不见的战场上?

姚建邦猛地睁开了眼睛,木曲儿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击在他的心上。“他还在为了回来而战斗……”这句话反复回荡在他的脑海里。他想起儿子魂魄时期,通过种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想起他短暂显形时那深情的凝望,想起他脑电波图上那些顽强的波动……这一切,不都是儿子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向他们发出的、渴望回归的强烈信号吗?作为父亲,他一直在教导儿子要勇敢、要坚持,可现在,当儿子需要他拿出同样的勇气和坚持来支持时,他却在恐惧面前退缩了?

就在这时,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值班护士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姚先生,陈女士,木小姐……你们最好进来一下,703床的姚浏先生,他的脑电波活动,刚刚出现了一次非常强烈的、类似努力集中意识的波动,持续了将近十秒!”

这个消息,像最后一股推力,瞬间击垮了姚建邦心中最后的犹豫之墙。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快而微微晃了一下,苏雨赶紧上前扶住他。他看了一眼同样震惊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弱火苗的妻子陈静,又看了一眼因为激动和期待而浑身微微发抖的木曲儿。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空气中所有的勇气都吸入肺中。然后,他迈着虽然缓慢却异常坚定的步伐,走到茶几前,弯下腰,拾起了那份沉重的同意书。他的手依然在颤抖,但拿起笔的动作,却没有丝毫迟疑。

他翻到需要签名的那一页,笔尖悬在纸上,停顿了片刻。他抬起头,看向走到他身边的陈静,眼神复杂,有询问,有鼓励,更有一种夫妻同心、共担风雨的决绝。

陈静的嘴唇还在颤抖,眼泪再次涌出,但这一次,她的眼神不再空洞,而是充满了一种混合着巨大恐惧和破釜沉舟勇气的复杂光芒。她看着丈夫,又看了看病房的方向,最终,重重地、用尽全力般地点了点头。

姚建邦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笔尖终于落在了纸上。他的名字,一笔一划,写得极其缓慢,极其用力,仿佛不是在书写,而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一个将父子命运紧密相连的契约。写完自己的名字,他将笔递向陈静。

陈静的手颤抖得更加厉害,她几乎握不住那支轻巧的笔。木曲儿下意识地伸出手,想要扶她一把,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只是用充满支持和鼓励的目光看着她。

陈静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睁开时,眼中只剩下一种母性的、为子奋不顾身的决然。她握住笔,在丈夫名字旁边,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字迹有些歪斜,却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力量。

当最后一个笔画落下,陈静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身体一软,差点倒下,被姚建邦和木曲儿一左一右及时扶住。

姚建邦将签好字的同意书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攥着儿子的命运。他看向木曲儿,声音沙哑却无比清晰:“曲儿,你说得对。小浏没有放弃,我们……更不能先放弃。”他顿了顿,看向病房门,“这条路,我们一起陪他走到底!”

木曲儿的泪水流得更凶,但这一次,是混合着希望、感动与巨大压力的泪水。她用力地点着头,哽咽得说不出一个字。

苏雨红着眼眶,默默地上前,从姚建邦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同意书:“姚叔叔,我去交给陆医生和李先生他们。”

窗外的天色,不知不觉间,已经透出了晨曦的微光,那抹鱼肚白虽然微弱,却顽强地撕裂了沉重的夜幕,预示着新的一天,以及那未知的、充满风险却也蕴含着一线生机的未来。决定已经做出,战斗,即将进入最残酷、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目录
返回顶部